石渠县
基本信息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石渠县 | 外文名: Shiqu | |
别称: 扎溪卡 | 所属地区: 中国 四川 | |
下辖地区: 尼呷镇、洛须镇、真达乡、奔达乡、正科乡、麻呷乡、德荣马乡、俄多马乡、长沙贡马乡、呷衣乡、格孟乡、蒙宜乡、新荣乡、宜牛乡、虾扎乡、起坞乡、阿日扎乡、长须贡马乡、长沙干马乡、长须干马乡、温波乡、瓦须乡 | 建立时间: 1950年 | |
面积: 25141平方公里 | 人口: 97918人(2014年) | |
GDP: 70688万人民币(2014年) | 地理位置: 北纬32°19′-34°20′,东经97°20′-99°16′ | |
著名景点: 色须寺、志玛拉宫、巴格嘛呢石墙、松格嘛呢石经城、照阿娜姆石刻 | 地标建筑: 莫拉山 | |
地域名人: 却支·仁切布 | 地方特产: 虫草、贝母、鹿茸、麝香、大黄、羌活、知母、马勃、邓柯枸杞、人参果、川贝母、牦牛皮、九龙花椒 | |
知名产业: 畜牧业、林业、矿业 | 知名企业: 石渠县藏医院 | |
电话区码: 0836 | 邮编区码: 627350 |
气候条件: 高原气候区 | 地方方言: 藏语 | |
著名景点: 普公坝草场,色须寺 | 行政类别: 县级 |
地理位置/石渠县 编辑
位于甘孜州北部。北纬3219-3420,东经9720-9916。东接色达、甘孜县,南靠德格县,西连青海省玉树县,西南隔金沙江与西藏江达县相望,北与青海省称多、玛多、达日三县毗邻。面积25141平方公里。
人口与民族/石渠县 编辑
至2018年1月,全县总户数达15010户,总人口63750人;其中,农业人口5927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余为彝、回等民族。 建置沿革 隋为附属地。康属吐蕃。元属朵甘思宣慰司。明属朵甘卫行都指挥司。清初,属德格宣慰司。清宣统元年置石渠县。民国初年属川边特别行政区。民国21年隶西康特别行政区,民国28年属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10月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县辖4区、22乡、1镇。县治尼呷镇,距州府康定696公里,离省会成都1054公里。[1]
县名来历/石渠县 编辑
自然资源/石渠县 编辑
土地资源
至2011年底,石渠县土地总面积25191平方公里,拥有可利用草地1908342.8公顷。据四川省遥感中心2001年对石渠的调查表明:石渠有着大片的湿地,面积为30256公顷;同时石渠的草地沙化面积也比较严重,目前有草地“三化”面积已达1837732公顷,占幅员面积的72.95%。
生物资源
石渠县境内药材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既有珍贵药材品种,又有大宗粗药材,是甘孜州药材主产区之石渠县药用植物已查明的有271种,石渠县盛产虫草、贝母、鹿茸、麝香、大黄、羌活、知母、马勃等野生动植物药材。“石渠白菌”,享有盛誉。珍稀动物有羚羊、野牦牛、丹顶鹤等,还有鹿、盘羊、野马、獐、狐狸、水獭、旱獭等。盛产农产品“邓柯枸杞”,野生植物“人参果”遍地皆是。石渠县境内有白唇鹿、藏羚羊、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34种。2011年来,全县仅有省级白唇鹿保护区二处,在国家日益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的今日,石渠有望凭借野生动物的自然优势,成为高原野生动物保护的基地。草地资源
境内草地资源类型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由低到高依次出现亚高山草甸草地、高山草甸草地、高寒沼泽草地、高寒草丘沼泽草地、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地、高山灌丛草甸草地共7 类17组33型,包括天然草地6个地类和1个人工草地地类。全县草地面积21369.8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5.28%。
矿藏资源
石渠县地处金沙江成矿带和石渠至雅江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良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低,全县共查明固体矿产地22处,其中:大型7处,中型1处,小型2处,矿点8处,矿化点4处,共14个矿种。[2]
交通邮电方面/石渠县 编辑
马石公路南接川藏公路北线(国道317线);石(石渠)歇(青海歇武)公路,是出川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有邮电局(所)5处,电话交换机139部,乡乡通电话。 初 雪 县域资源丰富,盛产虫草、贝母、鹿茸、麝香、大黄、羌活、知母、马勃等野生动植物药材。“石渠白菌”,享有盛誉。珍稀动物有羚羊、野牦牛、丹顶鹤等。还有鹿、盘羊、野马、獐、狐狸、水獭、旱獭等。盛产品较高的“邓柯枸杞”。野生植物“人参果”遍地皆是。黄金藏是较丰富。
区域概况/石渠县 编辑
石渠山色秀美,物华天宝。在这片草原上,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据着长江、黄河源头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位置。这里,就让我们一道去领略石渠的今天---巨大的资源优势,它们必将为石渠的明天注入发展的源动力。
1、大面积的天然草场及“绿色”的畜牧产品。目前,石渠拥有可利用草地1908342.8公顷,2002年各类牲畜存栏744955头(只匹);总增率22.52%,出栏率18.21%,商品率10.18%。
2、湿地及生态保护。据四川省遥感中心2001年对石渠的调查表明:石渠有着大片的湿地,面积为30256公顷;同时石渠的草地沙化面积也比较严重,目前有草地“三化”面积已达1837732公顷,占幅员面积的72.95%,沙尘暴每年呈递增趋势,身为长江、黄河源头生态屏障建设圈,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必将成为今后石渠发展的重点。
3、大量的名贵中药材。境内药材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既有珍贵药材品种,又有大宗粗药材,是甘孜州药材主产区之一。全县药用植物已查明的有271种,其中:虫草的年均产量在四千公斤左右,知贝母年均产量在一万公斤左右,秦艽年均产量在一万公斤左右,羌活年均产量在一万五千公斤左右,大黄年均产量在三十五万公斤左右,马勃年均产量在四千公斤左右。
4、众多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境内有白唇鹿、藏羚羊、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34种。目前,全县仅有省级白唇鹿保护区二处,在国家日益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的今日,石渠有望凭借野生动物的自然优势,成为高原野生动物保护的基地。
5、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共同构成的旅游资源。在这块“两山环抱,两江纵横”的草原上,两江流域不仅造就了瑰丽多姿的自然奇观,也孕育了雪域高原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六万多石渠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在扎溪卡草原上创造着生活,创造着文化,赢得了“质朴、热情、豪爽”的美誉,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人文文化,既雅砻江、查曲河流域草原游牧部落的“牦牛文化”和金沙江流域半农半牧的“青稞文化”,她们各具特色又相互融会。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人文积淀水乳交融和谐统一,构成了扎溪卡完美的风景和独特的魅力,形成了18个风情独具的草原游牧部落;气势磅礴的色须寺、神秘的志玛拉宫、世界之最的巴格嘛呢石墙、震憾人心的松格嘛呢石经城和神奇的照阿娜姆石刻……一一见证了石渠藏传佛教曾经的辉煌,历史的悠久,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延续着。
随着“通县油路”和4×1600KW鄂曲电站的建成,石渠的基础设施建设正从一个起点走向新的起点。这必将为全县的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点起到良好的开端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铺平道路。目前,石渠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已纳入了以《石渠县“十五”计划纲要》为中心,以各行业规划为着力点的发展轨道上,明天的石渠将以更加开明的姿态,更加开放的政策,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牢牢把握作为长江、黄河源头的地理优势,立足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的发展,以此来赢得发展的先机,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行政区划/石渠县 编辑
历史沿革/石渠县 编辑
清末设石渠县。一名色许。系藏语,意为浅而多石的河流(指雅砻江)。
地方特产/石渠县 编辑
邓柯枸杞
枸杞子,属植物茄科落叶灌木,有野生和人工栽培两种。枸杞有滋肾水、益精气、.润肺、清肝热、明目之功效。主治虚损痨伤、咳嗽、目赤生翳、肝虚下泪、经络虚痛。
川贝为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百合科多年草本植物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和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简称川贝。暗紫贝母是松贝的主流品种,主产于阿坝……
牦牛皮
具有“四川省第一畜牧业大县”之称的石渠,仅牦牛就达45万头,每年可提供牦牛皮11万张以上。而牦牛皮具有浓、柔软的毛发特性,生产出毛革一体的产品具有即能防油、防水……
九龙花椒
九龙花椒粒大肉厚,油润色鲜。因其香醇可口久负盛名,其中又以“正路椒”、“大红袍”、“高脚黄”等更出名。
民族风情/石渠县 编辑
经济/石渠县 编辑
综述
2010年,石渠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亿元,比2009年增长11.6%。2011年石渠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231元,比上年增长15.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19元,比上年增长30.3%;地方财政一般收入1497万元,比上增长39.6%。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7511万元,比上年增长4.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9亿元,贷款余额1.17亿元。
第一产业
石渠县以畜牧业经济为主,是四川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牧业县。有可利用草地面积3317.13万亩,耕地面积6.89万亩,林地8.54万亩。2010年石渠县投入资金356.17万元,完成退牧还草工程建设6.67万公顷,完成俄多玛乡优良牧草种植示范推广项目建设533.33公顷,治理鼠虫害草地7.67万公顷,人工种草396.67公顷。年末各类牲畜存栏57.23万头(只、匹),肉产量7191吨,奶产量1.26万吨,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22.36%、20.33%和15.30%。年内,农作物播面积2490.2公顷,粮食总产量4959吨。
第二产业
石渠县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慢,主要企业有农机修配,砖瓦、电站等小型工业企业10个;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1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24.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04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91.35%。第三产业
至2008年底石渠县有商业服务网点158个,其中国营38个,集体26个,代购代销8个,个体86个,遍布城乡。2010年石渠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37.2%。2010年石渠县打造“太阳部落”、“石刻王国”、“双格文化”、“真达锅庄”文化旅游品牌,接待国内外游客6.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17万元。
社会/石渠县 编辑
基础建设
2011年石渠县在农牧区、农村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01亿元,完成天然草场退牧还草工程建设7.33万公顷,完成草原灭鼠治虫7.33万公顷,实施草地围栏建设800公顷,卧圈人工种草400公顷,建立抗灾保畜基地66.67公顷。兑现退牧还草工程饲料折现补贴1438.42万元,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157万元和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16万元;兑现草原生态补偿资金1.23亿元。教育
至2010年底石渠县有在校中小学生9201人。投入各类资金3800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30000余平方米,投入资金2500万元新建洛须中学,购置课桌凳及实验设备1.9万套。2011年石渠县新建、改扩建校舍29390.72平方米,投入资金6284.1万元,投入财政资金34万元用于资助困难牧农民子女就读大、中专学校;投入1250.77万元用于寄宿制学生生活,选派96名牧农村学生到内地接受“9+3”免费中职教育。
文化
2010年石渠县松格嘛呢石经城、巴格嘛呢墙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达锅庄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入资金100万元,建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0个农家书屋及寺庙图书室。生态建设
2011年石渠县投入资金5809.4万元。实施森林管护17.51万公顷,草原节水灌溉113.33公顷,防沙治沙466.67公顷,治理水土流失2平方公里;完成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7.33万公顷,草原生态补偿工作正式启动;长沙贡玛自然保护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民生
2011年石渠县共投入资金3.38亿元,完成25个牧民定居点新村建设,建成牧定房屋3223户,定居点公路23.60公里,人口安全饮水压水井409眼、明井67口;建成10千伏输电线路5.53公里,0.4千伏输电线路22.25公里;修建村民活动中心8个,防洪堤6630米,太阳能路灯27盏,公厕13个,垃圾收集点18个。全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36.8万元,发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金861.98万元,解决了12314名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发放便携式太阳能电视机3980台;三是完成廉租房建设30套,启动并实施干部职工“安心工程”,兑现“安心工程”资金4255万元;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城镇就业425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城市低保大幅扩面,享受农村低保人数36052人,城市低保1072人,发放农村低保金2100.06万元和城市低保金297.1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数75573人,参合率达98%,补偿牧农民医疗费1415.68万元,受益群众77621人次。查加部落/石渠县 编辑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