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风台

祭风台
清代楚曲作品。见于汉口书坊刊印的《楚曲十种》,标有“文堂真本”。

作品简介

作者不可考。全剧28场,叙说三国时赤壁之战故事,起自鲁肃邀请诸葛亮东吴共襄防务,至破曹后诸葛亮趁机为刘备智取南郡荆州襄阳止。主要关目有舌战群儒、群英宴、蒋干盗书、对火字、草船借箭、打黄盖、连环计、观风得病、祭东风、火烧战船、华容挡曹等。楚曲为汉剧前身,又名楚调、楚腔。
《祭风台》不是以严格的历史真实为依据的。作品描写赤壁之战从酝酿到结束的全过程,展现了战争的气势和波诡云谲瞬息多变的战机,着力刻画参战各方领袖人物间运筹帷幄、逐谋斗智的性格冲突。诸葛亮是中心人物。他只身渡江,却被盟友周瑜视为潜在的敌手。他处在明枪暗箭、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却坦然自若,应付裕如,不仅巧妙地保存了自己,而且坚持同心破曹的大计,在关键时刻祭得东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作品塑造了周瑜雄姿英发、光彩逼人的艺术形象,对他忌贤妒能、恃才傲物的品质,也有批判和讽刺。东吴大夫鲁肃则是忠厚老实的谦谦君子,与周瑜形成对照,他周旋在周瑜与诸葛亮的角逐中,有时不免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剧中对曹操的描绘颇有特色,他老谋深算,自负专断,恰被敌方利用,干了不少蠢事,招致惨败。在他身边,有个形影不离的书呆子蒋干,尽帮倒忙,却从不醒悟,是一个相当生动的人物。这种一净一丑相互映衬的艺术手法,在戏曲史上有悠久的传统。剧中还出现了众多的战将与谋士们的形象,如忠心耿耿的黄盖、武勇尚义的关羽以及大胆机智的阚泽等,着墨不多,轮廓鲜明。
[清文堂刻本《楚曲十种·祭风台》]堂刻本《楚曲十种·祭风台》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