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学名:Aegypius monachus),又名狗头鹫、座山雕、狗头雕等,是鹰科秃鹫属的腐食性鸟类[1][4][9],也是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12]。通常在欧洲、中东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繁殖,在中东、亚洲和非洲地区越冬[4],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高山荒原、山谷溪流、林缘地带、树木繁茂的山区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7][8]。秃鹫主要以腐肉为食[4][9],独自生活或生活在小群体中[8]。在野外,它们至少能活到20年,圈养的秃鹫已知最长的寿命是40年[4]。 秃鹫体形较大,体全长约110厘米,成年雄性秃鹫体重为5750~8500克,雌性秃鹫6000~9200克,翼展约2米[5]。成年秃鹫浑身呈黑褐色[6],头部为褐色绒羽,后头羽色稍淡,颈裸出,呈铅蓝色,皱领白褐色[7],胸、腹具淡色纵纹[5]。幼年秃鹫羽色深,头部生有黑色短绒羽[6],喙、蜡膜和腿呈粉红色[4][13]。 2020年,秃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2];2021年,秃鹫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
秃鹫是动物园常见的观赏鸟,其羽毛可制成工艺品[10]。除此之外,秃鹫能够消化尸体中含有的细菌和其他寄生虫而不会伤害自己,若其种群数量减少,会增加生态系统中疾病的发病率[4]。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