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学名腧穴,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1][2]《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可称为穴道或孔道的。[3]穴位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本质为皮下电场区,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特性;然而,据推测,全身穴位的总面积仅占体表的万分之四,而全身体表电阻的部位却很多,远远不限于穴位的地方。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 理论来源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
人体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