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
基本信息 编辑信息模块
拼音: zhōu | 笔画: 12 | |
部首: 米 | 部首笔划: 6 | |
笔顺: 折横折捺撇横竖撇捺折横折 | 五笔码: XOXN | |
仓颉码: NFDN | 郑码: YZUY | |
四角号码: 17227 | UniCode: 7CA5 | |
释义: 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 | 相关词语: 米粥、肉粥、豆粥 |
详细解释/粥 编辑
方言集汇
粤语:zuk1客家话:[宝安腔]zuk7[台湾四县腔]zuk7[客语拼音字汇]zug5[沙头角腔]zuk7[东莞腔]zuk7[陆丰腔]chuk7[客英字典]chuk7[海陆丰腔]chuk7[梅县腔]zhuk7中国粥文化/粥 编辑
在中国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
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
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由此可见,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分类/粥 编辑
原料:面粥、麦粥、豆粥、菜粥、花卉粥、果粥、乳粥、肉粥、鱼粥及食疗药粥等。
烹调:一般将粥他为普通粥和花色粥两大类。普通粥是指单用米或面煮成的粥,花色粥则是在普通粥用料的基础上,再加入各种不同的配料,制成的粥品种繁多,咸、甜口味均有,丰富多彩。以广式咸味粥为例,常见的如鱼片粥、干贝鸡丝粥、肉丝粥等。
特类:食疗药粥是我国食粥的特色,集传统营养科学与烹饪科学于一体,对增进国民的健康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观念出发,根据传统营养学的理论,以各种养生食疗食物为主,或适当佐以中药,并经过烹调加工而成的具有相应养生食疗效用的一类粥品,又属于药膳的一个组成部分。
制作/粥 编辑
一般有煮和焖两种方法。煮法即先用旺火煮至滚开,再改用小火煮至粥汤稠浓的方法。焖法是指用旺火加热至滚沸后,即倒入有盖的木桶内,盖紧桶盖,焖约2小时即成,具有香味较浓的特点。通常粥多采用煮法。此外,花色粥的制作,还有以煮好的滚粥冲入各种配料,调拌均匀即成的方法,如生鱼片粥等。粥在制作时,应注意水要一次加足,一气煮成,才能达到稠稀均匀、米水交融的特点。煮粥用的米既可先用清水浸泡5-6小时,然后下锅再煮,也可淘洗干净后直接下锅煮粥。先浸后煮,可缩短煮粥的时间,但浸泡易致养分损失。若配方中有不能直接食用的中药,则可先用中药煮取汤汁,再加入米或面煮粥,或先将中药研成粉末,再入粥与米同煮;若粥中的配料形体较大,应先进行刀工处理,再下锅煮粥,以使粥稠味浓。
喝粥益处/粥 编辑
1.资色,吃粥有益于身体,能够让人的脸容丰满有光泽。
2.增力,吃粥能够滋补羸弱的身体,增长气力。
3.益寿,吃粥能够补养人体的所需,增加寿命。
4.安乐,吃粥能够促朝进身体清净柔软,这是让人能够体会安乐的饮食。
5.辩说,吃粥有利于滋润喉吻,对人论法议经有帮助。
6.除风,吃粥能够调和身体,上下通利,并且消除风寒。
7.消宿食,吃粥能够温暖人的脾胃,帮助人消化掉胃中的积食。
8.辞清,吃粥的人,气息没有凝滞的现象,说话的声音清晰,昂扬。
9.除饥,吃粥能够充实人的口腹,让饥饿感马上消除。
10.消渴,吃粥能够让人喉吻沾润,干渴的感觉得以消除。
粥谱/粥 编辑
白果羊肾粥
【原料】白果10-15克,羊肾1个,羊肉;粳米各50克,葱白3克。
【制作】将羊肾洗净,去腮腺脂膜,切成细丁,葱白洗净切成细节,羊肉洗净,白果、粳米淘净,再将它们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熬粥,待肉熟米烂成粥时即成。
【用法】吃羊肾、羊肉、白果,喝粥,每日2次,温热食。
【疗效】补肾止遗。适用于小儿遗尿。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食。
阿胶白皮粥
【制作】将桑白皮水煎2次,去渣取汁。糯米淘净人锅内,加水煮10分钟,倒入药汁、阿胶,粥熟入红糖。
【用法】每日服2次,早晚空腹服食。
【疗效】补血滋阴,润燥清肺。适用于血虚、阴虚久咳咯血、月经过少、崩漏、便血等症。
山楂粥
【原料】山楂30—45克(或鲜山楂60克),粳米100克,砂糖适量。 制作:将山檀煎取浓汁,去渣,同洗净的粳米同煮,粥将熟时放入砂糖,稍煮1—2沸即可。【用法】作点心热服;10日为1疗程。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降血脂。适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以及食积停滞,肉积不消。
【注意事项】不宜空腹及冷食。
补中益气粥
【原料】党参、黄芪各15克,白术12克,升麻、当归各6克,柴胡、陈皮各3克,小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上七味药煎汁去渣,加入小米、红糖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1-2次,温热服。
【疗效】补益中气,升阳举陷。适用于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补肾木耳腰花粥
主料:大米1杯、小猪腰1个
配料:黑木耳少许、姜1小块、葱1根
调料:盐1/2茶匙、鸡精1/2茶匙
准备:处理好的腰子切成腰花,木耳撕碎,姜切丝,葱切末;
做法:
1.大米洗干净,放入电饭煲内胆;
2.加入清水至指定刻度线,按下加热键;
3.煮米的过程中将腰花用开水炒烫一下;
4.腰花变色后立刻捞出沥干水分;
5.继续炒烫木耳,1分钟后捞出沥干;
6.米煮滚后打开锅盖,放入腰花、木耳、姜丝、鸡精和盐,搅匀后再盖上锅盖煮3分钟,撒上葱花即可。
小贴士:
1.电饭煲煮粥时注意不要加太多米和太多水,以免溢出;
2.煮粥时不需要等煮饭键弹起,煮开后就可以打开锅盖;
3.猪腰需要先用料酒腌制,可以有效去除异味;
4.主要无需炒烫太久,变色即可。[1]
食疗养生粥/粥 编辑
小麦粥
功效主治止消渴烦热。
寒食粥
释名
用杏和各种花制成。
功效主治
主治益气,治脾胃虚寒,下泄呕吐,小儿出痘疮面色苍白。
三米粥
性味粳米、灿米、粟米梁米粥,味甘,性温、平,无毒。
功效主治
利小便,止烦渴,滋养脾胃。
养肝粥
1.比心比力疏肝解郁粥(出自元·朱震亨《丹溪心法》)——适于疏肝解郁,调理脾胃,适合学习工作压力大的人士食疗养生。
2.比心比力养肝护肝粥(出自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适于滋补肝肾,养血生精,保肝排毒,防胆固醇在肝脏内沉积等食疗养生作用。
3.比心比力八宝养血粥(出自唐·陈藏器《本草拾遗》)
——适于补血养血,能促进血小板再生,是女性补血等食疗养生。
养心粥
4.比心比力安神补脑粥(出自《名医别录》)——功能滋阴清热,养血安神,适合心烦失眠,精神倦怠,注意力不集中人士食疗养生。
5.比心比力健脑益智粥(出自明·兰茂《滇南本草》)
——适于调节大脑神经,缓和大脑疲劳,消除紧张情绪等,特别适合用脑过度压力过大,记忆力减退,心悸失眠者食疗养生。
6.比心比力美容养颜粥(出自清·邹澎撰《本草疏证》)
——适于养血活血,排毒养颜,美白祛斑,改善肤质,增强皮肤光泽度和弹性等食疗养生。
养脾胃粥
7.比心比力健脾养胃粥(出自清·黄元御《四圣心源》)——适于健脾养胃,增进食欲,补气养血,改善疲劳虚弱等食疗养生。
8.比心比力儿童营养粥(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适于全方位地补足儿童的营养保健,具有健脾养胃,强健体魄的食疗作用。
9.比心比力杂粮营养粥(出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适于补充营养,保持膳食平衡,适合人们日常食疗养生。
10.比心比力滋阴养生粥(出自《神农本草经》)
——适于想要控制体重的女士,以及需要降低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人士食疗养生。
11.比心比力益寿养生粥(出自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适于抗病强身,延年益寿,平补阴阳,非常适合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士食疗养生。
12.比心比力母婴保健粥(出自唐·孟诜《食疗本草》)
——适于补气养血,均衡营养,适合孕产期妇女食疗养生。
养肺粥
13.比心比力排毒养颜粥(出自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功见清热利湿,理气活血,适合便秘,皮肤粗糙,急躁易怒的人士食疗养生。
14.比心比力长寿粥(出自国医大师朱良春益寿延年粥)
——适于延年益寿,具有通调气血,补益五脏,缓解疲劳等食疗养生作用。
养肾粥
15.比心比力补气养肾粥(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具有补肾养肝,缓解疲劳,增强身体活力,乌发明目等食疗养生作用。
16.比心比力补钙壮骨粥(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具有养肾壮骨,增强身体抵抗力,健脾益智等食疗养生作用。
17.比心比力瘦身健美粥(出自《神农本草经》)
——适于除湿降脂,健脾清热,适合需要控制体重的人士食疗养生。
18.比心比力情侣粥(出自《中华食疗本草》)
——具有滋阴补阳,通调脏腑经络,使气血充盈而调和的食疗养生作用。
甜浆粥
大米50克洗净与新鲜豆浆500克同煮粥,加白糖少许,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大豆有宽中益气,利大肠,润泽肌肤的功效,豆浆的营养价值更为丰富,并易消化吸收。
本粥除起润肤的作用外,对体虚久嗽、便秘等症亦有良效。
脊肉粥
取脊肉50克洗净切小块,用少许油炒后与粳米50克、适量水同煮成粥,加食盐少许调味,早晚空腹食用。《随息成饮食谱》载,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起洭羸。
猪脊肉的特点是色白面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1.B2等多种具有美容作用的营养成分。
本粥除体虚面色不悦之人食外,平素健康之人常喝此粥,有防皱除皱的作用。
番薯粥
取番薯100克洗净切小块,与粳米150克及适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番薯是人们常食之佳蔬。
《纲目拾遗》载,番薯可“补中、和血、肥五脏”。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将水谷化生为气血,滋养荣润面部肌肤,使人容光焕发。
本粥便据其健脾胃,和气血之功,来达到润肤悦色之效果。
胡萝卜粥
取胡萝卜100克洗净切小丁,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空腹食用。胡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胡萝卜营养丰富,除含维生素B1.B2外,还含有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很快转化为维生素A,能润滑皮肤,防止皮肤老化。常食能减少头屑,而且可生发。
该粥对防止面部皮肤干燥、老化,较为有效,也适宜于老人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等症。
熟地粥
取熟地20克用纱布包好与适量水煮20分钟后,拣出纱包,下粳米50克煮成粥,下冰糖稍煮即可服用。本粥常食能补中气,壮筋骨,通血脉,益精气,和五脏,有轻身美颜,聪耳明目的作用,对肌肉消瘦者适宜。
枣仁龙眼粥
将酸枣仁15克、龙眼肉15克切小粒,与粳米50克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煮成粥,加红糖5克拌匀,作晚餐服用。二药相配为粥,长期食用可使人容颜减皱,肌肤光滑。对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暗耗阴血所致的面容萎黄失泽及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亦适宜。老年人常食,有利于健康长寿。
燕麦粥
蒸麦50克同适量水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用。燕麦又叫油麦、裸燕麦,性味甘平,是一种高蛋白食品,其补虚健脾营养价值很高。
常食此粥,对保持皮肤弹性和抑制老年斑形成有显着效果。
酥蜜粥
将粳米50克同水煮粥,将熟时,加酥油20克,蜂蜜5克稍煮即可。早晚餐食。酥油是极好滋补品,以白羊酥为上乘。《本草纲目》记载;“益虚劳、润肌肤、泽脏腑、和血脉。”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消瘦、皮肤枯槁乃津伤血虚之症,阴虚损必发劳热,热则更加耗津,津液去,则毛折皮枯。酥油配蜂蜜,即可润肤丰肌,还可适宜于消渴、阴虚发热等症。
绿豆粥
取绿豆10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随量食用。绿豆味甘性寒,行十二经脉,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之功。粳米性凉,补脾益胃,与绿豆共用有解毒利水、润泽肌肤的效用。绿豆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对血脂过高的中老年人,常食颇得裨益。
胡桃粥
取胡桃5个取仁略捣,同粳米100克煮成粥,加红糖少许拌匀,早晚空腹食用。宋代《海上名方》中录:本粥通过补骨益肺健脾而使气血充盛,润燥生津,肌肤润泽,形体健美,乌须黑发。
故常食此粥不仅有润肤之功,且有排石之能,但大便溏薄者不宜。
红豆粥
取红豆和大米,比例为2:1。新会陈皮,红豆和大米都淘洗干净;把食材全部放入高压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把食材全部放入高压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约20分钟左右,加入红糖后再次煮开即可!(喜咸者亦可加盐食用)。顾名思义,红豆粥即以红豆为主要材料熬制而成的粥。红豆又称赤豆,为一种常见的杂粮,性平,味甘酸,具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等功效,但红豆有利尿的作用,因此尿多的人忌食。
下,或者用高压锅也可以,冰糖煮的时候就放进去,甜味会渗透进去很好吃的!
制作流程
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我的理解就是米豆2:1)
1.把薏米洗净浸泡20分钟
2.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用猛火煮开,改慢火煮至薏米烂熟即可。
百合薏米绿豆粥
辅料:百合(干)20克
调料:白砂糖30克
1.糙米、薏仁、大米、绿豆洗净,泡水2小时备用;
2.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开;
3.转小火边搅拌边熬煮半小时至熟烂;
4.粥浓,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皮蛋瘦肉粥
瘦肉一块、皮蛋两个、姜三片、剩饭一碗、青菜一棵、鸡精、盐、胡椒粉、葱花。
做法:
1、猪肉切成薄片或肉丝,加些许料酒和淀粉腌制约10分钟
2、把剩饭倒入锅内,加上大量水用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熬制
3、在这10分钟内,将皮蛋剥壳后切至碎粒,青菜洗好后切成碎条
4、鸡精用一丁点水调化,如果是用鸡精粉则省略此步骤
5、待米粒煮至较茸稠的时候放入姜片和腌制好的猪肉,随后再放入切碎的皮蛋
6、当粥煮得很茸稠的时候放入切碎的青菜,加盐,鸡精,胡椒粉搅拌均匀
养生小编特别提示:
在做皮蛋瘦肉粥的时候要注意掌握火候和时间哦!火候足,粥就绵软入味而且容易消化。先大火,后小火,火候要足:水沸了,下了材料后,先大火煮20分钟,然后再转小火煮1个半小时。
鸭肉粥
材料:
鸭肉150克,糯米250克,鸡精、葱花、盐少许。
做法:
1、将鸭肉洗净,切成小块。
2、在鸭肉中加入黄酒和少许盐,拌匀。
3、盖上盖子腌制2个小时以上。
4、将粳米洗净。
5、锅中加水,水开后放入腌好的鸭肉。
6、再次煮开后撇去浮沫,继续煮5分钟。
7、倒入粳米。
8、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
9、粥煮好后调入适量盐和鸡精,撒入葱花即可。
认识误区/粥 编辑
相关文献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维汉两民族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病变与对氧磷酶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同一机构3年430例报告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201014 ( 20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浅谈仲景之"糜粥自治"和"糜粥自养 - 内蒙古中医药 - 201130 ( 6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内蒙古西部区酸粥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菌分析 - 微生物学通报 - 201037 ( 9 )
- 参考资料
- [1]^引用日期:2014-06-04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