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灰锦蛇(学名:Oreocryptophis porphyraceus),又称红竹蛇,是游蛇科紫灰蛇属的一种无毒蛇。主要以小型兽为食物,在人类居住区或耕作区活动的锦蛇则主要捕食啮齿类动物,如鼠类,对消灭有害动物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锦蛇类大多数色彩艳丽,适于观赏,加以部分种类个体较大,往往大量被捕杀食用。 形态特征
紫灰锦蛇全长接近1 m,尾长占全长的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背面淡藕褐色或紫灰色,有9-17+2-6个约等距排列的马鞍形黑斑横跨体尾背面,鞍斑在幼蛇色黑,随年龄增长,除边缘呈黑线纹外,中央色变淡,有两条黑褐色细纵纹贯连前后鞍斑,头背有3条黑色纵纹;腹面玉白无斑。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躯干部有11-17个鞍形横斑,两条黑褐纵线自躯背后半开始贯穿尾背;黑线亚种躯干部有9-13个鞍形横斑,黑褐纵线贯通整个躯尾背面。 紫灰锦蛇的不同斑纹体色多变,一般通身背面红褐色或橘红色等,身体背面有2条深色侧纵线沿第6行背鳞与第7行背鳞后延至尾末。体尾背面还有若干马鞍形斑,斑中央色浅紫褐,边缘为暗紫褐细线;鞍形斑宽在背脊占3~7枚背鳞,向两侧下延达第1行背鳞。鞍形斑7~17+1~6个,尾后端几个实际小如点斑,但体尾背面无侧纵线;尾背无斑,但两条侧纵线贯穿全身。头背有黑色粗纵纹3条,正中1条沿前额鳞沟经额鳞再沿顶鳞沟,侧面2条分别起自眼后沿顶鳞外缘向后与体背两条侧纵线连续,上唇、头腹、第1行背鳞(或包括第2行背鳞)及腹鳞呈污白色且无任何斑纹。
体型中等大小的无毒蛇。观察标本雄性最大全长1105(971+134)毫米,雌性896(753+143)毫米。头略大,呈椭圆形,与颈区分明显;鼻孔位于头侧,略近鼻鳞前半部;眼睛略小,瞳孔圆形;躯尾修长适度,尾长占全长的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颊鳞1枚,前额鳞大,弯向头侧,因此颊鳞低矮;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颞[niè]鳞1+2枚,顶鳞宽大,其前端扩展到眶后鳞,故前颞 鳞不与眶后鳞接触;上唇鳞8(3-2-3式),偶有9(4-2-3式),个别7(2-2-3式);下唇鳞8~11枚,前4~5(个别有3或6)枚切前颔片;颔片2对。背鳞平滑,19(18,17)-19(17)-17(15)行;腹鳞176~214;肛鳞二分;尾下鳞双行,49~77对。上颌齿每侧20~2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