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寺是北京怀柔的晋代佛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3公里的红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区55公里,具体地址为怀柔镇卢庄村红螺东路2号。[1][2]1990年2月23日,红螺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4][5]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1]明正统年间,明英宗赐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传说,民间俗称"红螺寺"。[2]红螺寺为十方常住寺[a],是我国北方佛教发祥地和最大的佛教丛林[b]。中国净土宗的最后两位祖师都曾在红螺寺讲经说法,并先后创建北京红螺寺、浙江普陀寺净土道场,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6][7][2] 红螺寺坐北朝南,占地百余亩,由中路及东西跨院组成。中路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2]西墙外塔院为僧人的墓塔。1950年,僧人离开,红螺寺易为学校,后来殿房被毁,文物丢失。[8][2]1990年起,红螺寺开始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逐步修缮或恢复重建原有殿房,并开发建设了其他人文和自然景观。[2][9]景区现已形成红螺寺、观音寺、大佛三个文化区和红螺山、青龙山两个自然观景区,红螺寺对研究历代佛教礼仪及人物历史有着较高的价值;景区总面积800公顷。[1][6] 名称由来
红螺寺初创时名为“大明寺”。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英宗赐名“护国资福禅寺”。民间则一直称为“红螺寺”,这也成了今天的寺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