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男,1943年2月9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公共政策分析师和哥伦比亚大学金融与商业教授教授,并担任该大学全球思想委员会主席。[7][4][2][1][a] 1960年,斯蒂格利茨考入美国东部的阿默斯特学院。[6]1967年他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3][8]之后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69年至1974年他分别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任教。1979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职;[3][6]同年,他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3]1987年,他创办了《经济学展望杂志》。[6]1988年他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起在斯坦福大学任经济学教授。[3]1993年,斯蒂格利茨步入政界,成为克林顿政府的总统 经济顾问委员会(CEA)成员,并从1995年6月起任该委员会主席。1997年起,他又担任了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3][7]并于2000年被要求辞职。2001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重新开始他的教学和学术研究生涯。[2]2008年,斯蒂格利茨担任法国经济绩效和社会进步衡量委员会主席。2009年,他被任命为联合国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改革专家委员会主席。[7]2011至2014年,斯蒂格利茨任国际经济学协会主席。[9] 2017年3月,斯蒂格利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并在论坛上发言。[10]次年4月,他出席了2018高层峰会。[11]2019年3月,斯蒂格利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并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建议。[12]次年8月,他在中国财富论坛“全球剧变下的财富管理趋势”上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有三点影响。[13]他在2021年12月和2023年5月分别参加了北大国发院第六届国家发展论坛和在日本举行的七国集团(G7)部长级会议。[4][14] 斯蒂格利茨对现代经济学重要的贡献是在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面,特别是对不对称信息的研究。他也成为信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所倡导的一些前沿理论,成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标准工具。他所著的教材是世界上通行的教材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5][3][6]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