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中的增长与波动的关系比较恰当地描述为“产出-物价”的菲利普曲线。这种菲利普曲线以经济增长率替代了原菲利普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替代是通过“奥肯法则”实现的。
奥肯法则
奥肯法则(奥肯,1962)是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实际产出水平就会超过潜在生产水平而增长越两个百分点,这样就将完成了就业与增长的替代,构造了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理论假定了“现实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偏离”,这一偏离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的缺口和物价上涨压力。从而也计算了潜在增长率,并以此模拟了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所谓潜在经济增长 率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内,即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在实现充分就业和不引发加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国所能达到的可持续的最高经济增长率。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随着需求扩张,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上升偏离,物价上升,回落亦是相同原理。
国际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