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论又称“经验主义”。与“唯理论”相对。是旧哲学认识论中的一派,主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有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欧洲近代哲学史中,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主要代表有弗·培根、霍布斯、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他们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性经验,是建立在感性知识之上的,感性经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有感性经验最可靠。就他们对经验的唯物主义解释和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神启”论来说,是正确的,起过积极作用。但它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贬低理性认识意义,不懂得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又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整体上是错误的。唯心主义经验论的主要代表有贝克莱、休谟、马赫等人。他们对经验作了唯心主义解释,认为经验是纯主观的东西,是由人的内心体验产生的,是认识的唯一对象,根本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否认客观事物是感觉经验的源泉,或者拒绝回答在感觉经验之外是否有客观事物的存在(休谟)。这种主观经验论发展到极端,就是唯我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基本前提出发,认为感性经验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它是认识的开始;感性认识只有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才能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局限性,又反对了唯心主义的经验论。 基本概念
经验论 又称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的哲学学说。经验论片面地夸大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真实性。贬低甚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真实性。经验一词涵义比较宽泛,既包括直接从感性认识所作的规律性的总结,也包括某种心理体验、生活阅历等。哲学上的经验论指的是一种认识的理论,是与唯理论相对立的。根据经验论者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解决,经验论可分为唯心主义经验论和唯物主义经验论。前者主张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或上帝赋予的,把经验限定为感觉或表象的总和,而这种感觉和表象是不依赖物质自然界的;后者则认为经验是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是对物质自然界的反映。但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经验看作是知识、认识的唯一来源,片面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理性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承认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感性经验是知识和认识的源泉,同时也承认科学理论、思想即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这样,既反对了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在经验问题上的片面性。 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