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缸瓦市教堂”是“ 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的同义词。
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
历史沿革 /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 编辑
1863年伦敦会派艾约瑟(Joseph Edkins 1823-1905)来到北京和雒魏林一起负责北京的事工,同年在西城设立传教机构,这就是缸瓦市教会的起源。
1864年3月28日,英国伦敦会27岁的医学博士杜德珍(Johndudgeon1837-1901)辗转上海到达北京,在行医的同时传教。杜德珍博士同时也对中国现代医学、摄影等学科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00年6月13日,缸瓦市教堂与北京城内其他10余座教堂在同一天被义和团烧毁。
1903年3月16日,英国伦敦会又用当时通用的松江银2100两,在缸瓦市从私人奎瑶手中购地而建堂,当时教堂分南北两院,南院占地1.93亩,房32间半,有小礼拜堂一座,用做副堂和牧师住宅;北院3.32亩,房54间半,有大礼拜堂一座。
1922年改建新堂(就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主堂),实行自立自养,并加入“中华基督教会”。在教堂南院开办仁济医院;北院为铭贤小学。形成教堂、医院、学校为一体的格局。
1919-1928年,缸瓦市堂工作由宝乐山先生负责。
1929-1949年,缸瓦市堂由石云浦牧师主持工作。
1950-1958年,由吕仲岩牧师继任工作。1951年,向政府登记时,有工作人员4人,义工11人,信徒120人。李克先生从神学毕业之后,即到缸瓦市堂协助吕牧师一同工作。
1958年,北京市西城区属于各宗派的其他基督教堂全部被关闭,信徒都被合并到缸瓦市教堂,称缸瓦市堂为西堂。此期间由刘仲和牧师负责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缸瓦市教堂被迫停止聚会。
1980年7月18日恢复礼拜,祁廷铎牧师任主任牧师,后调任北京燕京神学院为副院长。
1986年-1993年,杨毓东牧师为主任牧师。1994年12月4日,发生著名的缸瓦市教变,杨毓东牧师被暴力赶下讲台,于新粒接任主任牧师。
1993年-2002年,于新粒牧师为主任牧师。
2002年至今,杜凤英牧师为主任牧师。
在1949年前后和文革期间,陆续有居民和单位侵占缸瓦市教会教产和土地,并修建各样非法建筑比如家具店、住宅等,至今拒绝归还。到现在归属教堂使用的房屋只有大礼拜堂和附属房屋,仅占原来的五分之二,相当部分信徒只能在院里露天聚会。
1996年,为缓解聚会压力,在主堂的南侧扩建了副堂。
2008年,在主堂北侧扩建了又一个副堂和教会办公室。
教堂规模 /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 编辑
缸瓦市教堂现有信徒5000多人。每个主日有四次礼拜。还有同工马美真牧师,张书强牧师,张永强牧师,张锦星牧师,刘新元传道、孙乃木传道。此外还有一次周日下午的朝语敬拜。[1]
进堂须知 /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 编辑
1.进堂前请主动脱帽,关闭手机。
2.服装要整洁,不可穿背心、超短裙、拖鞋进堂。
3.进堂后要轻步走,礼貌,安静,不得在堂内高谈阔论。
4.不可吃东西,不可占座位,请保持堂内卫生和秩序。
5.任何人不得在堂内擅自宣讲或散发宣传品,未经本堂允许,任何人不得在堂内摄影、摄像。[2]
聚会时间 /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 编辑
周日 主日大礼拜(共四堂)
晨更 上午7:00-8:00 (夏季时间) 上午7:30-8:30 (冬季时间)
第2堂 上午8:30-9:30 (夏季时间) 上午9:00-10:00 (冬季时间)
第3堂 上午10:00-11:00 (夏季时间) 上午10:30-11:30 (冬季时间)
晚堂晚 19:00-20:30
周二查经班 晚19:00-20:30
周三祷告、见证会 上午 8:30-10:00
周四青年聚会 晚 19:00-20:30
周五姊妹会 上午 8:30-10:00
每月第一个主日为圣餐礼拜;
每年五一后实行夏季时间,十一后实行冬季时间;
主日礼拜同时设有儿童主日学。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