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迷因

理念在互联网用户间传播的现象
“网络迷因 (Internet meme)”(又称“网络爆红”),指某个理念或信息迅速在互联网用户间传播的现象,这样的信息有点类似于圈儿内笑话,也就是只有大批互联网用户知晓的、最前沿的、引人关注的信息。[1]
迷因这个词最早是由英国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他1976年的大众科学畅销书《自私的基因》中使用的。[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经典的网络流行语、表情包以及网络红人。网络迷因的概念也应运而生。[2]早期网络迷因大多是图片的形式,传播参与者围绕一个相同的主题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在Reddit论坛流行起来的LOLCats便是其中之一。[3]2003年,15岁的普尔创建了社区网4chan,这里是很多创意和网络文化的发源地,随后形成了流行文化,这被称为谜米(meme)。[4]而进入web2.0时代,网络迷因从流行文化或亚文化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图片、视频、知名短语等,网络为其病毒式的传播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也激发了网民们自身的能动性,使得模仿式参与传播成为一种新兴潮流。[3]2012年12月,"豆浆西施",经各个媒体的转载和爆料走红网络。这也就是"网络迷因(Internet meme)。[5]2024年,猫meme视频全网爆火,视频中每一张猫meme,都能迅速传达相应的情绪,引起观众共鸣。[6]
网络迷因的内容很广泛,既可以是一个笑话、一句引语、一段传言以及某一个事实,也可以是一些视频和图像,甚至可以是某一个公司、某一家网站的名字。只要是能够在互联网上传递的内容,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成为网络迷因。[7]每一个网络迷因的出现与发展,都需要大量网友的参与,这也让每个参与到迷因制作与发布中的人都获得了群体认同感与满足感。[3]网络迷因的传播还能产生具体落地到现实层面的社会意义,有助于个人压力的抒发、公众意识的唤醒与公众效益的集合。[3]

词源定义

网络迷因通常指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手段,借由互联网及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让一个处于边缘的事件一夜之间进入大众视野,引起公众舆情,进而成为有可能酿成社会风潮的中心事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