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塔扬(Robert Tarjan),别名罗伯特·恩德雷·塔扬(Robert Endre Tarjan),1948年4月30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波莫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图灵奖、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2][3][4] 罗伯特·塔扬从小富于幻想,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幼时对天文学感兴趣,梦想成为第一个登上火星的人。1964 年,罗伯特·塔扬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便产生兴趣。他在加州理工学院时不仅学习的是数学,还辅修了计算机。1969年,罗伯特·塔扬进入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师从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1][3][4]1970年,罗伯特·塔扬和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在一个办公室开始了对图论算法的共同研究。[3][4]1972年,罗伯特·塔扬以平面图测试的高效算法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获博士学位。学成以后,罗伯特·塔扬先是跟随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去了康奈尔大学,以后 又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母校斯坦福大学以及贝尔实验室工作过。[3][4]1980年,罗伯特·塔扬在纽约大学当兼职教授。[3]1987年,罗伯特·塔扬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次年,他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3]2012年4月,罗伯特·塔扬到访中国,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采访。[1]2025年7月25日,罗伯特·塔扬参加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举行的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大会上他表示不要过度依赖AI,拥有思考能力才不会被AI取代。[5] 1983年,罗伯特·塔扬被国际数学会(IMU)授予以数学家内兰林那命名的信息科学奖。1984年,美国科学院授予他研究创新奖。[3]1986 年,罗伯特·塔扬被授予图灵奖。[1]2025年7月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罗伯特·塔扬获2025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6][4]罗伯特·塔扬发明了“Tarjan算法”,还解决了图论算法中的第一个问题“合并——搜索问题”。[3][7]他在高效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他所研究的图论算法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分析、编译器设计等多个领域[6][4]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