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穗草(学名:Sarcopyramis bodinieri Levl. et. Van.),属于野牡丹科肉穗草属的小草本植物,纤细,高可达12厘米,匍匐茎,无毛。叶片纸质,顶端钝或急尖,基部钝、边缘具疏浅波状齿,叶面被疏糙伏毛,侧脉不明显,背面通常无毛,基出脉与侧脉隆起;叶柄无毛,聚伞花序,顶生,有花,苞片通常为倒卵形,花梗常四棱形,棱上具狭翅;花萼长具四棱,棱上有狭翅,裂片背部具刺状尖头,花瓣紫红色至粉红色,宽卵形,顶端急尖;花药黄色,子房坛状,蒴果通常白绿色,杯形,5-7月开花,10-12月或翌年1月结果。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生长在海拔1000-2450米的山谷密林下,荫湿的地方或石缝间。其生境常伴生有苔藓和其它杂草,多成群状生长,少单生。对光照条件要求较严,强光照不利于植株生长。 主要变种
东方肉穗草(Sarcopyramis bodinieri Levl. et. Van. var. delicata (C. B. Robins.) C. Chen):该变种与肉穗草的主要区别是,叶通常较小,长1-1.5厘米,宽0.7-1.2厘米或长可达5厘米,宽2.5厘米;花大,萼管长约5毫米,萼片三角形,长1.5毫米,边缘具2-3条裂,裂片长约1.5毫米;花瓣长7-8毫米,椭圆形。分布于中国(福建、台湾)和菲律宾。见于中海拔地区密林下。 繁殖方法
播种:果实9-10月份成熟,应及时采收。种子采收后阴干待翌年春季播种或随采随播。春季播种时间以3-4月份为宜,播前1-2天要将畦[qí]面耙细整平,灌足底水。播种时把种子直接均匀撒播在做好的畦上,然后盖上一层细土,厚0.5厘米即可,不宜过厚;亦可将火烧土混拌种子后均匀撤播于畦面,播后可用少许细土覆盖,不必压实,然后用喷雾器进行喷灌。出苗期长短不一,若湿度适宜,养分充足,出苗较快;否则较慢,有时长达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