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

胆道系统发生结石的疾病
胆结石(Gallstones)包括发生在胆管胆囊的结石,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后者可分为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根据胆石的化学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类结石、胆色素类结石、混合性结石[3]
胆结石的临床表现和结石所在位置、大小、性质、动态和并发症有关,大多数胆结石无症状,其他症状包括胆绞痛、发展至胆囊炎时表现为转移性右上腹疼痛、发热、Murphy征阳性,胆管炎时胆痛、黄疸和寒战,严重者休克、神志改变[3]
胆道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道。肝内胆管起自毛细胆管,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及肝内部分的左右肝管。肝外胆道由左肝管和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以及胆总管组成[1]
公元6世纪,Trallianus被公认为是第一个给胆结石下定义的人。1877年Charcot指出结石梗阻胆管,可引起间歇性上腹痛、寒颤、发热、黄[]等症状,并可出现体重减轻,其中腹痛、寒热、黄疽三者,症状典型,被后人称作“Charcot三联征”[6]
胆结石在中国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同一年龄组中,女性高于男性[3]。胆结石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成年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接近10%,其中女性患者较男性多约2-3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