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仁宇,男,1931年7月20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省江山市,中国共产党党员、物理学家、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4] 1952年,胡仁宇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之后,他被选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工作。[5]1956年9月,胡仁宇被选派赴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6]1986年至1993年,胡仁宇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7]1991年,胡仁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3年国务院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8][9]胡仁宇在核爆近区测量某高难度技术方案的审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并负责核物理实验研究及核测试技术工作,[10][11]在核参数测量方面取得成功。曾组织建设多个核物理实验室,承担有关中子物理、放射性核素测量和其他核测试工作,解决了聚合爆轰热核反应研究等方面重大技术问题,对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2][13]胡仁宇在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期间,组织领导核武器设计、试验、定型和生产,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高技术跟踪、人才培养、开发民用技术和科研新基地建设等重要规划。[1]开展了强脉冲混合辐射场的各种特性的测量工作。70年代末以后,参加组建惯性约束聚变实验室。[14]1994年,胡仁宇改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6] 在科研成果方面,1982年,因研究“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4年、1988年,他两次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86、1989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2011 年,胡仁宇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13]2021年6月28日,胡仁宇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5] 人物经历
早年求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