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的肌性器官
舌(英文名:tongue),是口腔中由肌肉、血管和黏膜等组成的肌性器官,有感受味觉、调节声音、搅拌食物、帮助咀嚼和吞咽等功能。[1][5]舌的上面称舌背,下面称舌底。舌表面有黏膜层,薄而透明;黏膜上有丝状乳头、叶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后两种乳头内有味蕾。[1]
中医理论中,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肾藏精,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肝藏血、主筋,其经脉络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其他脏腑组织,也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与舌相联系。因此,舌为五脏六腑之外候,通过观察舌象变化,可测知体内脏腑的病变。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观指标,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胃津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对应;舌体依赖气血充养。[1]
舌发生病变时,常见的疾病有口腔扁平苔藓、舌癌、舌炎等。[2][3][4]

解剖结构

舌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