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族-快懂百科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苗族人口有11067929人。[7]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大致可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个大方言。苗族有自己的语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4][9] 传说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荆蛮”是苗族不同时期的先民,蚩尤为苗族所尊奉的始祖。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苗族主要聚居在湘西、黔东这个称作“五溪”的地区,史书称“武陵蛮”“五溪蛮"。唐宋时期,"苗"的称呼始见于记载。由于历史各朝发生的战乱和民 族镇压政策,使得苗族不断的进行反压迫反剥削的抗争,也致使苗族经历了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的大迁徙,进而漫入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近代又从东南亚远涉欧美。形成了现在跨地区跨国境的分布格局。[5][9][10] 苗族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分布地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苗族人勤农桑,善林牧,精于银饰、蜡染。擅歌舞,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古代社会结构基本单位为鼓社、议榔,各种纠纷由理老根据习惯法榔规款约裁决。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4][11][12]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对象有天、地、日、月、巨石、大树、竹、山岩、桥等。[11] 新中国成立后,在苗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了一系列促进苗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经济、交通、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均取得进步和发展。教育的普及使得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学变成了书面文学,得以世代保存。民族特色文化也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4][13]其中“苗族服饰”“苗年””苗族织锦技艺”“苗族古歌”“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等多项民俗、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15][16][17][18]多个苗族地区被列为生态自然保护区,有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苗族文化(融水)生态保护区,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19][20][21] 族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