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

蒋介石长子、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丰,谱名经国,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人,蒋介石长子,台湾地区前领导人,国民党原中央委员会主席。[1][2]
蒋经国幼年接受传统教育,1925年到上海浦东中学读书,因参加“五卅运动”被学校开除。同年10月,蒋经国前往苏联留学,入读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参加苏联红军,后来加入苏联共产党。在苏联期间,蒋经国与妻子蒋方良相识并结婚。[3][4][5]1937年3月,蒋经国回国,被蒋介石安排在溪口老家读书。1938年1月,蒋经国前往江西南昌,先后担任江西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后又兼任江西省青年服务团总队长、江西省保安司令部新兵督练处处长等职,并于同年7月加入国民党。1939年3月,蒋经国参加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受训结束后受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行政督查专员兼保安司令,后又兼任赣县县长,直到1943年,蒋经国主政赣南,推行“赣南新政”,取得一定的政绩。[6][7]从1943年开始,蒋经国受命创办中央干校,并出任教育长一职,负责三青团和青年军的政治培训工作,得以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抗战结束后,蒋经国转而负责青年军复员工作。[8][9]1945年,蒋经国参与对苏联的交涉,并代表蒋介石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0][11]1948年8月,他担任上海经济管制督导员,为整顿上海经济乱象发起“打虎”运动,但以失败告终。[12][13]
1949年1月,随着国民党军队败退,蒋介石宣布下野,蒋经国陪同父亲回到奉化溪口老家;同年12月10日,蒋氏父子从成都飞往台北[14][1]撤台后,蒋经国先后奉蒋介石之命,重建军队政治工作系统和特务系统,同时参与对国民党的改造运动,逐渐跻身国民党最高权力核心。1954年11月,蒋经国出任“退辅会”副主任,负责国民党退役官兵的安置工作,因此在军政两界积累大量声望。1969年蒋经国担任“行政副院长”,蒋介石急于为蒋经国接班铺路,在1972年将其扶正为“行政院长”。[1][15][16]1975年4月蒋介石去世,次年11月,蒋经国当选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实际控制台湾地区的党军政大权。从1978年开始,蒋经国两次当选为第六任和第七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在任期间,推行“革新保台”的政策,紧抓经济发展,提出“国际化、自由化、制度化”的“三化”方针,缔造后来台湾经济发展的奇迹。政治上,蒋经国解除戒严、取消党禁,开放台湾民众回大陆探亲,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民主“宪政”局面。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因病逝世,终年79岁。[1][2][16]
当代学者汪朝光认为,蒋经国主政台湾后,能够把握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因利乘便,着重经济和社会建设,推动台湾经济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并基本完成了台湾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蒋经国当政的后期,能够体察大势,开放大陆探亲,缓和两岸关系,解除戒严,革新政治,开启了台湾结束独裁威权统治的进程。[1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