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伞南星(学名: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1],为天南星科(Araceae)天南星属(Arisaema)多年生草本植物[3],又名洱海南星、溪南山南星、台南星等。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缅甸、泰国等地[1];中国除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新疆外,其余各省区都有分布[4]。一般生长在林下、灌丛、草坡、荒地等地[1]。 一把伞南星块茎扁球形,表皮黄色,有时淡红紫色。鳞叶绿白或粉红色,有紫褐色斑纹[1];叶片呈放射状分裂,裂片呈披针状、长圆状至椭圆状[5]。佛焰苞绿色,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的附属器下部光滑或有少数中性花;雌花序上的具多数中性花。浆果红色,种子球形,淡褐色。花期5-7月,果9月成熟[5]。
一把伞南星的块茎可作为药材,具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的功效[6],亦可用于酒精和糊料的制作,但有毒不可食用[4]。同时一把伞南星形态美观,可作为观赏植物进行种植[7]。其具有较好的灭螺效果,能抑制钉螺的上爬,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8]。
品种考证
由于中国各代药材的记载和不同地区人们使用药材的习惯具有一定差异,加上药材天南星原植物在形态上非常相似,气候、海拔、生长年限等原因,因而现在“天南星”药材的原植物种类较混乱[9]。《本草图经》云:“古方多用虎掌,不言天南星。天南星近出唐世,中风痰毒方中多用之。”又云:“(虎掌)今冀州人菜园中种之,亦呼为天南星。”由此可见,最初虎掌、南星为两种药物,因其形态、功效相近,后人逐渐相混。至明代,《本草蒙筌》云:“天南星,《本经》载虎掌草即此,后人以天南星改称。”《纲月》更将虎掌、天南星并为一条,认为虎掌与天南星是一物,将其原植物混为一谈,以致虎掌之名渐渐湮没,虎掌仅作为天南星的品种之一在临床药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