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须
基本信息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学名: 蝶须 | 别名: 兴安蝶须 | |
外文名: A. dioica(L. 〕Gaertn. | 拉丁学名: Antennaria dioica | |
界: 植物界 | 族: 旋覆花族(Inuleae Cass.)、鼠麹草亚族 | |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 | |
亚纲: 菊亚纲(Asteridae) | 目: 菊目(Asterales) | |
科: 菊科(学名:Asteraceae),是菊亚纲最大的1科。 | 亚科: 管状花亚科(Carduoideae Kitam.) | |
属: 蝶须属(Antennaria) | 种: 蝶须 | |
命名者及年代: (L.) Gaertn. | 分布区域: 黑龙江,新疆 |
植物介绍/蝶须 编辑
种中文名:蝶须
种拉丁名:Antennaria dioica (Linn.) Gaertn.
种别名 :兴安蝶须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蝶须属
属拉丁名:Antennaria
国内分布:产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黑龙江兴安岭。海拔2400—2700、米。生于高山和亚高山地带的向阳湿润草地,干燥坡地或瘠薄的砂砾地,在阿尔泰山的针叶林下也常见。
国外分布:也广布于欧洲各地、南欧的山区、苏联(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蒙古和北美的北部。
海 拔:2400-2700
命名来源:(中国植物科属检索表)【Trans.Amer,Phil.Soc.N.S. 7: 406. 1841】
中国植物志:75:071
亚族中文名:鼠麴草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Gnaphalinae Keichenb.
族中文名:旋覆花族
族拉丁名:Trib.Inul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蝶须 编辑
矮小多年生草本,有簇生或匍匐的根状茎;匐枝平卧或斜升,有密集的叶,下部的叶常较短小。花茎直立,不分枝,高6一25厘米,细弱,被密棉毛。茎基部叶在花期生存,匙形,长18—35毫米,宽3—8毫米,全缘;上端圆形,有小尖头,下部渐狭成柄状,边缘平,上面绿色,被伏毛,有时近无毛,下面被白薄层密棉毛,中部叶直立,线状长圆形,稍尖,长10--15毫米,宽2—4毫米,上部叶披针状线形,渐尖,中脉在下面高起。头状花序通常3—5个,排列成多少密集的伞房花序;雌株的头状花序较大,宽8—10毫米,总苞宽钟状或半球状,长8-9毫米;总苞片约5层,外层的总苞片上端圆形,被密棉毛,较内层短2—3倍,被密棉毛,内层狭长,常披针形,上端尖,从中部以上白色或红色。雄株的头状花序宽达7毫米;总苞宽钟形,长5-6毫米,总苞片仅3层,较少数,外层的卵圆形,被棉毛,几与内层的等长,内层的倒卵圆形,上端圆形从中部以上红色。雌花花冠纤细,长6—7毫米;花柱分枝稍尖。雄花花冠管状,上部较宽大,有5裂片;花药基部有长尾;花柱上端稍头状。冠毛白色,雌花冠毛上端纤细,长约8.5毫米,雄花的冠毛上端棒槌状,长约4毫米。瘦果微小,无毛,稍扁,有棱。花期5—8月。
用 途:美丽的小草本。从前西欧居民曾取供药用,可疗治创伤、咳嗽,并作缓和剂。
产地分布:产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黑龙江兴安岭。海拔2400—2700、米。生于高山和亚高山地带的向阳湿润草地,干燥坡地或瘠薄的砂砾地,在阿尔泰山的针叶林下也常见。也广布于欧洲各地、南欧的山区、苏联(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蒙古和北美的北部。
参考文献:Antennaria dioica(L.)Gaertn·,De Fruct. Et Sero.2;410.1791;DC. Prodr.5:269.1836;Ledeb·,F1·,Ross.2:422。1845——46;Maxim·,Prim.F1. Amur.163.1859;Sampson,in Journ.Linn。Soc·,Bot.41;·422.1913;Dan· guy,in Bull.Mus。Hist.,Nat.Paris,20:30。1914;刘慎谔等,东北植物检索表 378。19591 S。Y。Hu in Quart.Journ.Taiwan Mus.18,1—2:117.1965;中 国高等植物图鉴4:461.图6335·1975.---Gnaphalium dioicum L·,Sp·P1. 850.1753,——Antennaria。mOntana S.F.Gray,Nat.Arr.2: 458.1821.—— Antennaria hyperborea D.Don in Engl.Bot.Suppl.T. 2640。1831.——An· tennaria parviflora Nutt·in Trans.Amer,Phil.Soc.N.S.7:406.1841.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