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plasma[2]),是指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经离心去除有形成分后所留下的液体部分。[4]其主要成分是水和溶解于水中的小分子物质、蛋白质、O2和CO2等。正常血浆中含有一定量的胆红素,因而血浆呈现淡黄色。[3] 血浆蛋白是血液中含量高、种类多、功能重要的一类蛋白质,在体内起着物质运输、凝血和免疫防御等作用。[5]血浆的生理功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正常的血浆pH、运输作用、营养作用、凝血-抗凝血与纤溶-抗纤溶作用、催化作用、免疫作用。[3]人体血浆蛋白发生异常就会导致血浆蛋白病。在血浆蛋白病中以血友病较常见。[5]血浆置换疗法主要用于清除血中的各种毒素、炎性介质、非可溶性药物及血内异常物质(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巨球蛋白、冷球蛋白等)。临床用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风湿性疾病、血液病、重症肝炎等。急性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较佳。[6] 血浆增量剂是经过加工处理或采用人工合成技术制成的血浆代用品,分子量、胶体渗透压与血浆相近,能够在循环中维持一定浓度并在体内保留一定时间。不会导致凝血机制改变,对人体无危害。临床常用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和明胶代血浆。[7] 主要成分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溶解于水中的小分子物质、蛋白质、O2和CO2等。血浆中水的含量对维持循环血量相对恒定有密切关系。低分子物质占血浆总量的2%,包括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营养 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