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

北洋军阀领袖
1
4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省项城市人,故又称为袁项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领袖,[4]曾任大清帝国内阁总理大臣、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1][2]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半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5]历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成为北洋军阀首领。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迫使宣统皇帝逊位,随后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在职期间,因“宋教仁”案和其独裁举措,使得南方革命爆发了二次革命,后被袁世凯镇压。民国三年(1914年)5月,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意欲篡权称帝,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原定于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3月23日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正式颁令废止洪宪年号吊销帝制,成为其政治生涯的一大丑事。在之后北洋及各方势力展开的护国运动下,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最终于民国五年(1916年)6月6日病逝。[6][7][8][9][10][11][12]
袁世凯以其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可替代的位置,广受争议。袁世凯早年在练兵方面颇有成就,并著有《新建陆军兵略录存》《训练操法详晰图说》传世;在其执政期间,主张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校、规范报业、制定治安警察条例,设立春节[13],对中国现代化做出了诸多贡献。[6][7][8][9]曾任袁世凯英文秘书的顾维钧称他坚强、有魄力,天生的领袖人物;[14]同时期的孙中山则将其定性为“独夫民贼”;[15]陈伯达在《窃国大盗袁世凯》中将其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个窃国大盗”进行抨击。[16]现代学者多从清末民初这样一个特定时期客观评价,认为对袁世凯不应以“窃国大盗”来盖棺论定,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17][1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