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兵
基本信息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称: 装甲兵 | 外文名: armoured forces | |
创建时间: 1934 |
兵种简介/装甲兵 编辑
历史发展/装甲兵 编辑
组成/装甲兵 编辑
装甲兵在编成上,通常以坦克部队、机械化步兵部队为主体,同时配置有炮兵、反坦克导弹、防空、防化学、工程及其他保障部队(分队)。按照隶属关系的不同装甲兵一般可分为编入统帅部和军区的独立装甲兵部队和编入军以下部队的队属装甲兵部队、分队。独立装甲兵部队的编制有坦克(装甲)集团军、师、旅、团等;队属装甲兵部队、分队编有军属坦克旅、师属坦克团、旅(团)属坦克营等。
指挥要求/装甲兵 编辑
文化要求
在美国,机械化指挥员必须取得专科或类似专科学历,在美国设有四所专门的装甲指挥学院,其中西点军校设有机械化信息装甲专业。在中国装甲类兵和指挥官,士兵必须在高中以上文化,指挥军官必须大学专科以上军事学院毕业。在我国也有专业的装甲指挥类军事学院,例如蚌埠坦克学院、解放军装甲指挥学院等。
身高要求
在美国陆军装甲部队、海军地面装甲部队、海军陆战队装甲部队所有士兵军官身高要求162CM—175CM,(不能超过175CM)在亚洲国家中:如中国、日本、对装甲/坦克士兵身高要求162CM—175CM,装甲指挥军官160CM—175CM(不能超过175CM)
作战任务/装甲兵 编辑
合下独立战斗。
其基本任务是:
(1)以猛烈的突击消灭敌人,夺占重要地区或目标。
(2)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扩张战果。
(3)追歼退却之敌。
(4)歼灭敌空降兵或配合我空降兵战斗。
(5)以反冲击、伏击消灭进攻之敌。
(6)巩固扩大登陆场,发展登陆成果。
(7)担任仓促防御,阻止敌人发展进攻,封闭敌突破口等。
运用原则/装甲兵 编辑
1.通常用于机动作战,并主要用于进攻。
2.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和重要时机。
3.力求使用在便于坦克行动的地形上。
4.密切与步兵、炮兵、航空兵等兵种的协同动作。
5.加强对空防御及后勤、技术、工程保障和电子对抗。
装甲车辆/装甲兵 编辑
坦克
具有较强的火力、机动力和装甲防护力,主要用于地面突击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电气设备以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员一般为3--4人。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上世纪60年代以前,还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
轻型坦克
战斗全重一般为20吨以下的坦克。主要用于侦察、警戒和特定条件下作战。通常装备于机械化部队、摩托化部队的侦察分队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
中型坦克
战斗全重一般为20--40吨,火炮口径为75--105mm的坦克。用于遂行装甲兵的主要作战任务。
重型坦克
战斗全重一般为40--60吨,火炮口径为75--155mm的坦克。主要用于支援和掩护中型坦克作战。
主战坦克
具有现代技术特征,能在坦克作战中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坦克。是现代装
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武器。由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发展演变而来。在火力和装甲防护方面,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又具有以往中型坦克机动性好的特点。
水陆坦克
也称两栖坦克。能自身浮渡,有水上推进装置,可在水上和陆上使用。
扫雷坦克
装有机械式和火箭爆破式扫雷装置的坦克。用以在防坦克地雷场中开辟道路。
步兵战车
简称步战车。用于步兵机动和战斗,能与主战坦克直接协同作战,也可独立遂行突击任务的装甲战斗车辆。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
装甲输送车
主要用以输送步兵,并可以火力支援下车步兵战斗的装甲战斗车辆。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
装甲指挥车
设有指挥室并配备指挥、通信和观察设备的装甲战斗车辆。用于作战指挥。
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
战车
装甲侦察车
装有侦察仪器和设备,用于战术侦察的装甲战斗车辆。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
装甲通信车
装有多种通信设备,用以保障部队通信联络的装甲战斗车辆。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
坦克架桥车
也称架桥坦克。装有制式车辙桥及其架设、撤收装置的装甲保障车辆。多为履带式。通常用以快速架设车辙桥,保障坦克和其它车辆通过防坦克壕、沟渠等障碍。
装甲抢修车
装有抢修机具和器材的装甲保障车辆。主要用于野战条件下对装甲车辆实施现地快速修理。
装甲抢救车
装有专用求援设备的装甲保障车辆。主要用于野战条件下对淤陷、战伤和发生故障的装甲车辆实施拖救和牵引后送。用坦克底盘改装的装甲抢救车,也叫坦克抢救车。
坦克保养工程车
装有坦克保养设备、仪器和工具的技术保障车辆。用于野战条件下为坦克充电、充气,协助坦克乘员实施车辆技术状况的检测和保养。是坦克部队野战车场的活动保养站。
装甲补给车
装有专用方舱和装卸设备的装甲保障车辆。用于野战条件下为装甲车辆补给弹药、油料、器材等物资。
装甲救护车
备有制式担架、医疗设备、药品和器材的装甲保障车辆。用于野战条件下救护和运送负伤人员。可载医护人员1-2人,负伤人员4-8人。
中国装甲兵/装甲兵 编辑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对越自卫还击战。装甲兵部队6个坦克团和1个自行火箭炮营参战,各部队勇猛穿插,第43军坦克团仅用2小时55分钟,便胜利完成了30公里热带山岳地穿插任务,攻占越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东溪。至3月4日,我装甲兵部队突破敌防御纵深达40公里,攻克高平、同登、凉山、老街、柑糖等越北重镇,胜利完成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装甲兵部队共作战70余次,缴获敌坦克1辆、毁伤敌坦克14辆、装甲车2辆、火炮108门、汽车56辆、火箭筒150多具、摧毁火力点1010个、炮兵阵地9个,严惩了越南小霸。对越自卫还击战也暴露了部队步坦协同不佳、通信指挥落后等缺点,为1980年后装甲兵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80年后,中国军队进行了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1982年9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装甲兵领导机关改为总参装甲兵部。1985年,又将独立装甲兵以坦克师和旅的编制配属新组建的集团军。1998年,装甲兵进行了合成编制,各坦克师(旅)改为装甲师(旅)。装甲师辖有3个装甲团、1个装甲步兵团、1个自行火炮团、1个防空团,师部还直辖有侦察营、防化营、反坦克(导弹)营,工兵营、汽车营、通信营、修理营等营级单位。1959年9月,中国装甲兵装备了国产第一代坦克,命名为1959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 中型坦克。从此,装甲兵的武器装备走上了国产化发展道路。60年代,又装备了国产62式轻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和63式装甲输送车。70年代,装备了69式中型坦克和77式两栖装甲输送车。80年代,先后装备了69-2式中型坦克、79式中型坦克、88式主战坦克、86式履带式步兵战车等。进入90年代,中国加速了装甲武力的发展步伐,一大批国产新型坦克装甲车辆陆续装备部队,其中有88C式主战坦克、98式主战坦克、ZTS63A式水陆坦克、90式履带式装甲车和92式轮式装甲车等。这些具有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坦克装甲车辆,使装甲兵成为中国陆军部队中机动力和突击力最强、防护力最好的主战兵种。目前,中国装甲兵已形成了主战坦克、轻型坦克、水陆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等多个车型和与之配套的火力支援、战斗保障及后勤技术保障车辆的武器装备体系。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第1坦克学校)在天津大王庄成立,许光达司令员兼任校长。学校负责培训初、中级指挥员和技术修理干部,并以苏军训练大纲为蓝本,开展了正规教学。抗美援朝期间,该校采用短期速成办法,共培养了3000余名初、中级指挥员。至1953年底,又组建了第2坦克学校和4个战车编练基地,并在南京军事学院成立了装甲兵系、在哈军工成立了装甲兵工程系。1959年后,编写出了中国装甲兵自己的一套教范、教程和教材。1975年后,先后组建了装甲兵指挥学院、装甲兵技术学院、坦克学院、装甲兵技术学校。进入80年代,装甲兵院校提高了培训层次,开设了大专班、本科班。90年代,又开设了硕士研究生班,从而形成了门类齐全、专业设置合理、兵种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制和学 科专业体系。目前,装甲兵初、中、高级指挥员95%以上经过相应的院校培养;坦克乘员大都经过训练基地培训,80%以上人员取得了专业技术等级。近年来,装甲兵部队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努力加强质量建设,不仅拥有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而且创建了两栖机械化部队、轻型机械化部队和装甲数字化部队,向着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稳步迈进,围绕“打赢”目标,广泛开展科技练兵活动,积极探索高技术条件下进攻、防御的多项技术和战法,他们在雪域高原、戈壁大漠、塞外草原、崇山峻岭、海岛湖泊等特殊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刻苦磨砺,使部队的组织指挥、快速反应、远程机动、野战生存、信息对抗、协同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逐步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和遂行多种任务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铁流滚滚震四方。中国新一代陆军装甲兵以崭新的雄姿昭示世界:在未来战争中,他们是一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铁甲雄师!
相关文献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某部装甲兵精液质量分析 -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 201024 ( 6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基于需求功能映射的装甲兵侦察概念模型构建 - 计算机仿真 - 200724 ( 12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装甲兵作战决策支持系统的建模研究 - 兵工自动化 - 201029 ( 5 )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