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礼

中国传统的诞生礼俗之一
诞生礼仪是指人们为新生婴儿求吉纳福的一项人生礼仪,主要包括洗三、满月、百日、周岁等几个环节 。举行这一礼仪同时也是新生儿从生命意义上的人转为社会认可的人的见证 为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人们将带有辟邪安康等意义的吉祥纹样运用于诞生礼仪服饰之中。[1][2]
早在先秦时期,《礼记》中记载:“子生,男子设弧於门左,女子设[shuì]於门右。”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孩,就在门左挂一张弓,后来称生男孩为悬弧。如果是女孩,就在门右挂帨,即佩巾,似类于现在的毛巾。悬弧、挂帨,实际上是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在诞生礼上的具体体现,是对男女两性未来不同社会分工和社会角色的预设。[3]
中国传统诞生礼具有礼俗互动的中华文化特色。作为生命成长的第一个重要礼仪,诞生礼具有强烈的儒学底色,无论是弄璋、弄瓦,悬弧、挂帨,还是父命子名,都体现了儒家子嗣绵延、男女有别的礼仪观念。同时,诞生礼也具有浓厚的世俗色彩,人们给新生儿洗三、做满月、抓周,试图通过世俗的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表示祝福和护佑。在历史发展中,诞生礼就这样在古礼与习俗的相互交织中,共同承担起护佑新生命、祝福美好人生的神圣使命。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诞生礼不仅是为了庆祝一个自然生命的诞生,更是借此礼仪表达整个社会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未来角色的期待。[2][4]

概念

人的诞生,俗称“生日”。婴儿降生,是人生的开始,也是人生的大事、喜事,家人欢欣,亲朋相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