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

端午节传统习俗,亚运会项目
1
4
赛龙舟,又称“赛龙船”或“龙舟竞渡”,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水上体育娱乐项目。2010年广州亚运会,赛龙舟正式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1][2]
龙舟文化萌芽于春秋时期,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3],而赛龙舟是战国时期为了举行图腾祭祀和纪念屈原而出现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赛龙舟经过不断传承发展,其活动形式和内涵也逐渐丰富,并且各具地域特色。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4]赛龙舟通常在端午节举行,但在不同的地区举办时间也各不相同,通常依次进行竞渡选址、赛前准备、竞赛活动等流程,直至活动完毕,同时也存在女人不能登上传统龙舟、龙舟队上街强行讨赏等传统陋俗,需要进行改变。除此之外,赛龙舟也相继传入日本越南英国等众多国家,它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和民俗活动,更成为了一项国际赛事。[1][5][6][7][8][9]
2011年5月23日,贵州省镇远县铜仁市广东省东莞市湖南省沅陵县的赛龙舟相继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11]。而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湖南省沅陵县、贵州省铜仁市等多地也先后被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12][13][14]

历史

龙舟文化的起源大约萌芽于春秋时期,可以追溯到周穆王时(公元前1001年~公元前947年),最早记载龙舟的文献是《穆天子传》,当时的古人把龙作为图腾,认为航行时遇到的风浪就是龙在水中作怪,于是在船身画上龙鳞,再添上龙首和龙尾,以此避免航行时与水中的龙发生争斗而再遇到风浪,由此发明了龙舟,但仅作为观赏使用。[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