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歇尔空间天文台

赫歇尔空间天文台
赫歇尔空间天文台(英语: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欧洲空间局发射的远红外空间天文卫星,本名远红外与亚毫米波望远镜(Far Infrared and Sub-millimeter Telescope,简称FIRST),后以红外光谱的发现者、德裔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命名。[2][5][8]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人们对在远红外和亚毫米波段进行太空观测的兴趣增加。[8]为实现这一目标,欧洲空间局(ESA)于1993年选择了远红外与亚毫米波望远镜(Far Infrared and Sub-millimeter Telescope,简称FIRST)作为“地平线(Horizon)2000”计划的四个基石任务[a]之一。[9]2000年,该望远镜更名为赫歇尔空间天文台(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10]并于2009年5月14日和普朗克卫星一起在法属圭亚那库鲁[b]航天中心由“阿丽亚娜5-ECA(Ariane 5 ECA)”火箭发射升空。[1][7][8]该空间天文台在L2拉格朗日点附近,围绕太阳旋转,以背对太阳和地球的姿势进行持续观测。[1][7][11]在进行了4年的科学观测后,2013年4月29日,赫歇尔空间天文台低温器中的液氦耗尽。2013年6月17日12:25[c],控制中心向天文台发出了关闭通讯的最终指令。6月18日,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关闭,结束了太空观测任务。[4][12]
赫歇尔空间天文台是欧洲空间局建造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经历了十多年的研制,其研制和运行费用高达10亿欧元。该航天器也是第一个在太空中对整个远红外线和次毫米波进行观测的天文台。[13]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发射后,给天文学家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太空观测资料。如2011年8月,赫歇尔空间天文台探测到了星际空间中存在氧气分子。[14]在运转期间,赫歇尔空间天文台构筑了截至2022年最为全面的远红外天文观测数据集。[15]

简史

1982年,远红外和亚毫米望远镜 (FIRST)被提议给欧洲航天局[8]欧洲航天局1984年制定的长期政策计划“2000 年地平线”要求将高通量外差光谱任务作为其基石任务之一。1986年,FIRST被采纳为该基石任务。 经过1992-1993年的行业研究,该任务于1993年被选中实施,任务观测点设计为拉格朗日点L2。2000年,FIRST更名为赫歇尔空间天文台。2000年招标后,该项目建设于2001年开始。赫歇尔空间天文台于2009年发射。[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