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勾剑

收藏于湖北荆州博物馆的文物
一把公元前448年在位的、越王勾践玄孙州勾用的剑——“州勾剑”,在高端藏品展示会上亮相,引起轰动。这把剑两面分别刻铸春秋时期特有的双勾鸟虫篆书浮雕铭文“越王州勾”“自作用剑”,剑长61.8厘米,剑首为盘形,并饰有多道规整的同心弦凸纹,剑身表面与柄、格的黑漆古色硫化层迥异,剑身光亮而不锈蚀,据考证,这种铬盐氧化表面处理技术当为越之欧治子、吴之干将莫邪一类名师的绝技,早已失传。州勾青铜剑共存有11把,这把剑为云南收藏爱好者朱丹收藏,以前从未向公众展示。

基本简介

越王州勾剑:州勾,勾践之重孙,不寿之子,公元前448年至前412年在位。州勾剑,1973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藤店一号墓出土,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收藏。剑长56.2厘米,形制与越王勾践剑略同,剑脊两旁近格处各有一排错金鸟篆铭文,释文为:“越王州勾”和“自作用剑”。越王州勾剑现已面世至少有十一把,荆州博物馆所藏者为最精美的一把。在众多的越王州勾剑中,台湾龚钦龙所藏是唯一的复合剑。复合剑是指剑脊和剑从用不同成份的青铜嵌铸的剑,复合技术提高了剑脊的韧度和剑从的硬度,而实现刚柔并济的目的。此剑长53.6厘米,宽5厘米,圆柱形剑茎,茎上有二道[]棱,箍棱饰凸线勾连云纹;宽从厚格式,倒“凹”字形剑格两面铸有鸟篆铭文。根据曹锦炎先生观点,译文为:“越王州勾之用剑,唯余土[qūn][hán]”。从剑的制作技术角度看,此剑应为越王州勾剑中之最。
越王勾践剑
除上述越王剑外,尚有越王嗣旨不光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