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摆手舞

中国土家族传统舞蹈
摆手舞,也称“跳年”,土家语称“舍日巴”“舍巴巴”或“舍巴格痴”等[4],意为敬神跳,是土家族春节期间在土王庙前表演的一种仪式性集体民间舞蹈,被誉为“东方迪斯科[5],主要分布于重庆、湖北、湖南等土家族聚居地区,其中,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6][7][8][9]
土家族摆手舞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是土家族较为隆重的风俗活动,每年正月初三至元宵节或四月初八,都要跳摆手舞,以祭祀土王,祈祷丰收。该舞蹈的特色在于甩同边手、走同边脚,其舞蹈动作粗犷健美,摆姿流畅自如、稳健大方,集歌、舞、乐、剧于一体,汇聚了丰富的民歌民谣和民间传说。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类型,表演时人数不限,舞者围成圆圈,在锣鼓的伴奏下,由一位老人带领,边跳边领着大家唱明快简练的摆手歌。它的舞蹈内容丰富,有渔猎舞、农事舞、军事舞、生活舞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4][6][10][1]
2006年,湖南省湘西州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2008年,重庆市酉阳县湖北省来凤县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3]

历史沿革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