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
基本信息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退行 | 其他外文名: Regression |
提出者: 弗洛伊德 | 类型: 力比多退行、自我退行等 |
概念/退行 编辑
退行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现象,各年龄阶段均可看到。例如,有一个5岁的孩童,本来已经学会了自行大小便,后来突然开始尿裤、尿床。为此,其母烦恼异常。经过仔细分析,才了解到这家新近添了一个婴儿,母亲把全部精力放到这个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尿”,而无暇顾及“不惹麻烦”、“能自己照顾自己”的“乖哥哥”。这个男孩子发觉不能像从前一样获得父母亲的照顾,便出现退行。成人也常有退行现象。例如,某些病人经过死里逃生的车祸或危险的大手术之后,虽然躯体方面已经复原,但是,内心却一直担心,认为身体还没好,想方设法留在医院,不敢出院去面对现实。这是因为病人经此变故,精神上受到打击,害怕再负起成人的责任及随之而来的恐惧和不安,而退行成孩子般的依赖了。
类型/退行 编辑
力比多退行
由于无法忍受个体的性和独立自强,所以就表现出幼稚,并且避免自己变得性感或具攻击性。力比多退行有五种类型:回到口腔期,肛欲期,第一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年期。任何一个时期的儿童都可以把他们的功能转变到一个较早的时期。
自我退行
(1)对功能造成干扰:一种自发的自我功能或者自我力量停止发挥作用,以至于你无法识别出自己感受到的某些不愉快感。
(2)退回较早期的防御机制:开始使用许多出现在儿童发展早期阶段的防御机制(否认、投射和分裂等)。
(3)无能的防御活动:在防御机制未能阻止想法时,这种失败会通过用苦难惩罚来减轻内疚感。
限时退行
在年龄较大时,会逃避想到当下的冲突,会时不时像自己在较早的发展阶段去思考、说话或者行动。最简单的形式是聚焦于童年期创伤的方式。
形态学退行
情愿去做梦和睡觉也不敢承受后果,作为防御从意识转入无意识中。
作用/退行 编辑
事实上,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想重回到未成熟时代的表现以重温旧梦获取满足的时候。只要无伤大雅,均可用退行作用来进行心理调节。例如,父亲与孩子捉迷藏,像个小孩子一样趴在地上玩。这种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极其需要的。可是,假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出现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应付困难,或利用自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以避免面对现实问题而痛苦,那就成了心理问题了。因为退行作用毕竟是一种逃避行为而不是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况且不成熟的行为几乎无法避免地把困难加重得愈发不可收拾。
相关文献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有关因素的分析 - 眼科研究 - 200624 ( 6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行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200624 ( 1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雷帕霉素抗神经退行性病研究进展 - 基础医学与临床 - 200828 ( 12 )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