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尾两头蛇(学名: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 Boulenger),[1]又名两头蛇、越王蛇、枳首蛇,属于游蛇科两头蛇属的爬行动物,无毒。体型较小,粗细与筷子相似;全长30厘米左右;尾极短。背面黑褐色,腹面橘红色,颈部两侧及尾基部两侧各有1对黄色斑。头、尾形状与色斑极相似;加以此蛇也可以尾部向前作倒退运动,故称为两头蛇。[2]钝尾两头蛇分布在越南和中国的河南、贵州,安徽、江苏和浙江等地。[3] 钝尾两头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为无危(LC)保护等级。[4]在中国其属于“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5][6]
形态特征
色斑
钝尾两头蛇是小型穴居无毒蛇,成体全长30~40厘米。体形似著,头小,与颈不分,通身圆柱形,尾极短而末端圆钝。背鳞酱褐色,泛青光,部分背鳞上有深黑色点,略缀成纵行, 最外行背鳞上半深黑,下半灰白;腹鳞朱红色,两外侧各有一深黑色点斑,缀连呈断续点线。颈侧各有一黄白色斑,尾基两侧也各有一黄白色斑,尾腹面正中有一条短黑色纵线。眼虹膜颜色与背鳞色一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