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头蚤属(学名:Lernaea),别名“铁锚虫”,是剑水蚤目锚头蚤科下的一属节肢动物。[2][4]锚头蚤属物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1]雄性成虫和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4]桡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雌性成虫营永久性寄生生活,[6]栖息环境取决于其宿主的栖息环境,水的盐度会影响其繁殖能力。[7] 锚头蚤属从形态上可以分为“童虫”“壮虫”“老虫”三个阶段,“童虫”体细如白发,白色透明无卵囊;[9]“壮虫”身体透明,可见体内墨色的肠蠕动;“老虫”身体混浊,变软,体表着生原生动物、藻类,肉眼观察像灰色旧棉絮。[4][9]该属物种的成熟雌虫的体长可以达到12-16毫米。[10]锚头蚤的卵孵化后为无节幼虫,经5次蜕皮发育为第一桡足幼虫,再经4次蜕皮,成为第五桡足幼虫。[9]它们一般以寄主身体为食,[7]在摄食时会用头部的口器摄取寄主的体液。[6] 锚头蚤属的一些物种主要会引起鱼类患上锚头蚤病,[9]还能感染两栖动物。[11]该病主要发生在鱼种和成鱼阶段,会引起鱼种死亡,还会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9]该病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季节长。[9]对于其防治,可以利用药物方法和免疫方法。[6] 分类与命名
锚头蚤属于1758年被瑞典博物学家林奈(Linnaeus)正式命名,[2]而被首次描述是在1978年学者侯赛因(Hossain)等人的研究中。[1]其名称“锚头蚤”的由来则是因为其头部两侧形态像船锚一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