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659年),[2]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3]唐朝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文德皇后之兄[4],唐朝宰相,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5][6] 因父亲早逝,长孙无忌与妹妹一同在舅舅高士廉家中长大,与李世民从小便相识。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父子于太原起兵,长孙无忌随李世民征战。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被封为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继位,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临终委任的顾命大臣继续辅政,支持高宗李治。唐高宗即位后,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主持修定《唐律疏议》。永徽四年,主审房遗爱谋反案,永徽六年(655年),长孙无忌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力保王皇后,反对立武氏为后。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遭人陷害,被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后唐高宗命人重审此案,受许敬宗党羽逼迫,长孙无忌在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自缢而亡。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将其墓迁至昭陵(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