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1934年4月24日—),[1]汉族,山东蓬莱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2]现任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名誉馆长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3] 阎崇年于1934年出生,自幼喜欢中国历史。初中入京,就读于北京第六中学。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文革”前曾被下放到地处居庸关的北京南口农场,进行思想改造。[2][4]2004年,[5]阎崇年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面向大众讲课,开设“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和“大故宫”系列讲座,广受公众瞩目,被誉为《百家讲坛》的“开坛元勋”。[3] 阎崇年主要研究清史、满学。[2]清史方面,阎崇年撰写了《努尔哈赤传》《袁崇焕研究论集》《清朝开国史》和《清史论集》等论著,并发表若干篇论文,总数300多万字。是对清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同时也是研究清朝开国史著述最多的学者。另外,阎崇年还特别分析明亡清兴的原因,提出亡者在“分”,兴者在“合”的见解,而“分”“合”皆在民族、官民、君臣三个关系方面。[6] 满学方面,1992年阎崇年倡议并主持召开首届满学国际研讨会,开始把满学作为 独立的一门学科。他为满学发凡起例,给出定义。在此之外,阎崇年还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设立满学研究所,倡议并主持了第一届至第五届国际满学研讨会。阎崇年的《满学论集》也成为新建满学学科的开拓性研究之作,是中国满学研究发展的见证。[6]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