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

居鲁士二世所建政权
波斯帝国(Persian Empire,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第一帝国,由居鲁士二世(Cyrus II)建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国家。[2][3]
公元前10世纪-6世纪,波斯部落被米底王国征服并统治。公元前553年,为了摆脱米底王国争取独立,波斯部落之一的阿契美尼德人的首领居鲁士二世领导波斯人反对米底王国,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灭掉米底王国,建立了波斯帝国,并将首都定在埃克巴坦那。[4][8]此后波斯帝国不断扩张,击败了吕底亚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占领了埃及[12]国王大流士一世(Darius I)统治时期,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并继续向外扩张,波斯帝国达到极盛。[13]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最终波斯帝国在数次进攻希腊失败后,与希腊城邦议和,帝国也由盛转衰。[14][15]此后波斯帝国内部叛乱、起义、争权夺位日益频繁。[16]公元前330年,马其顿王国兴起后,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远征波斯,波斯帝国灭亡。[17]
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末,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地跨三大洲,东起印度河、西达爱琴海地区、北自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总面积为550万平方千米。[11][18]帝国内部存在多种文明传统、文化体系和族群,政治、经济、文化不平衡性和差异性非常明显。[18]大流士一世时期,波斯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实行了行省制度,并建立了与税收和军队密切相关的行政体制,以更加有效地管理广袤的领土。然而,波斯的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依赖奴隶劳动力。波斯的国教是琐罗亚斯德教,对波斯帝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波斯帝国的军队包括常备军和临时军队,起着维护国家安全和扩张领土的重要作用。波斯帝国文学作品繁多,著名的有《居鲁士文书》和《贝希斯顿铭文》。[19][7]

国号

根据现代学者的观点,对于波斯帝国这个名称的起源,有一种理论认为它源自古波斯语中的Parsa一词。在希腊语中,Parsa被翻译为Persis,也就是说,希腊人对Parsa(波斯)的称呼是Persis。因此,波斯一词既指波斯人民,也指波斯国家,还指它的古都波斯波利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