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样、修磨、饰叶、淬[cuì]火、创光、做柄、制带、组装等10道工序,尤以淬火技艺最为突出,通过热处理使刀叶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从而煅制成刀。 2006年5月20日,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41。
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明朝“三征麓川”(1441—1449年)以后,中缅边境战事频繁,整个德宏边关大军云集。由于官军离后方战线太长,为保证兵器供应,明军选择四面环山、地势非常隐蔽的户撒,就地修理、制作兵器,并对户撒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以村寨为单位,进行生产的分工。从此,户撒成为在保卫滇西边防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的“兵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