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1901.8.26-1972.1.6),字仲弘(也作仲宏),原名陈世俊,小名秋江,四川乐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2][3][4]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5][6][7][8]
1901年陈毅出生于四川乐至,[9]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0]回国后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1]1927年陈毅随南昌起义部队南进,[12]1928年4月与毛泽东会师于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反“围剿”斗争。[13]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新四军代军长、军长,领导开辟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参与组织领导了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14]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上海等地的战役。[15]1954年9月,陈毅被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分工为常务副总理,兼管科学院、政法、文化,并准备做外交工作。[16]1955年4月,作为周恩来的主要助手和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赴万隆出席亚非会议。5月,国务院确定陈毅分管第一、第二办公室、民族事务和科学、卫生工作。[17]1958年2月11日,毛泽东正式任命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并于当年促成日本围棋代表团首访中国的中日关系破冰之行。[18]1963年春和1966年春,先后陪同周恩来、刘少奇等对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蒙古、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19]1969年,受毛泽东主席委托,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元帅主持召开国际形势座谈会,写出《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和《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书面报告。[20]1971年年初,陈毅确诊结肠癌,1972年1月6日23时55分,陈毅因病情恶化在北京逝世。[21]陈毅撰写的军事论著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已收入《陈毅军事文选》,诗词作品收入《陈毅诗词选集》。[22][3][23]
江泽民在纪念陈毅诞辰一百周年的讲话中谈到,陈毅同志戎马一生、战功卓著。曾多次在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刻身负重任,以百折不挠和实事求是、开拓前进的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深得党和人民的信赖。[2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