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棠(1890年2月12日—1954年11月3日),字伯南,广东防城人(今属广西防城港东兴),汉族客家人,人称“南天王”,是粤系军阀代表、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2][3][4] 陈济棠出生于防城县河州垌望兴村(今广西东兴市东兴镇大田村)[2],陈济棠8岁丧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1908年,经广东陆军小学教官邓铿介绍加入同盟会。[5]民国元年(1912年)陈济棠筹划发动反龙暴动[a],后因信息泄露被迫中止。[1]民国六年(1917年)-民国七年(1918年),陈济棠调任桂军林虎部队担任连长,不久后升为营长。[1]民国九年(1920年)7月,陈炯明宣布回到广东驱逐桂军,陈济棠响应粤军回归广东。驱桂战役结束后,粤军重新整编,将陈济棠营编入邓铿粤军第一师,陈济棠成为第一营营长。[1]民国十四年(1925年),陈济棠的部队成为国民革命军 第四军,并展开伐沈援桂的行动。[6]9月,在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中,陈济棠率领第四军成为主力之一,击败陈炯明部队的主力。[6] 民国十六年(1927年)蒋介石和李济深分别发动“四一二政变”和“四一五政变”,陈济棠得知后向蒋介石表达坚决“反共”的主张。陈济棠因此得到李济深的重用。[6]同年“张黄事变”爆发,陈济棠联合桂军打败张发奎军。[6]民国十八年(1929年)初,蒋桂之争尤为尖锐。[7]陈济棠支持蒋介石。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中央候补执行委员。[7]两年后,“胡汉民事件”爆发,[8]陈济棠发动“西南事变”反蒋并与十位粤军将领联名发表通电要求蒋介石下台。[8]不久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南京和广州达成和解,共赴国难。[9]民国十年(1931年)12月起当选为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