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569年-618年),又名杨英,小字阿摐[chuāng],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第二位皇帝,史称“隋炀帝”。[1][2] 开皇元年(581年)受封晋王,开皇八年(589年),他以兵马都讨大元帅的身份平定陈朝,结束中国南北割裂的格局,开皇二十年(600年)被册封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位,他登基初期平定了皇室内乱,营建东都洛阳,此后耗时四年修建了全长2000多公里的大运河,他开创了科举制度,对后世颇有影响,但杨广奢侈无度,残暴无比,他的所作所为已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力,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频繁发动战争,先后三次攻打高句丽,亲征吐谷浑,激起人民的反抗,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导致隋朝崩溃灭亡。[1][3]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广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缢杀于江都(今江苏扬州),萧皇后拆床箦[zé]为棺将其埋葬在流珠堂下,后右御卫将军陈棱将其改葬于吴公台,唐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李渊以帝礼将杨广改葬于雷塘 (今江苏扬州北)。其孙杨侗追谥其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夏王窦建德追谥其为闵皇帝,唐高祖李渊追谥其为炀皇帝。[1][4][5][6] 杨广好写诗歌,现存诗四十余首,原有《隋炀帝集》五十五卷已亡佚,至明代出现由明人编辑的《隋炀帝集》。[2][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