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炮炙论》是南北朝刘宋时期药学家雷敩所写的医书,该书为南北朝及其以前的药物炮制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制药学专著。[1] 《雷公炮炙论》全书分3卷,载药300味,消失于元代前后,清代张骥辑有此书问世,仅辑药物180味。上海王兴法辑本收药268味。尚氏1966年前辑有此书手稿,1983年整理成书,辑药287味,分为3卷。同年10月由安徽医学院油印交流,全书13万字。后又进行修订,将油印本收载的石、木次及燕鸟3味删去,改天雄、侧子、柏叶等12味药为附药。[2] 《雷公炮炙论》是中国历史上对中药炮制技术的 第一次大总结,是一部制药专著。初步奠定了炮制学基础,使中药炮制成为一门学科。[3]
内容介绍
《雷公炮炙论》三卷,书中称制药为修事、修治、修合等,记述净选、粉碎、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如当归分头、身、尾;远志、麦冬去心等,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被制药业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