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专门的电子设备和器材对敌方雷达进行侦察和干扰的电子对抗技术。雷达对抗包括雷达侦察和雷达干扰。其目的是获取敌方雷达的战术和技术情报,采取相应的措施,阻碍雷达的正常工作,减低雷达的工作效能。
雷达侦察
使用雷达侦察设备截获敌方的雷达信号并经过分析、识别、测向和定位,获取战术技术情报,是雷达对抗的基础。雷达侦察分为雷达情报侦察和雷达对抗支援侦察,两者互为补充。雷达情报侦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敌方雷达的侦测获取雷达的特征参数,判断雷达的性能、类型、用途、配置和所控制的武器等有关战术技术情报以及防御系统的组成。它是制定作战计划、研究雷达对抗技术和使用雷达对抗设备的依据。雷达对抗支援侦察的主要任务,是在情报侦察、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实时截获敌方雷达的信号,分析识别威胁雷达的类型、数量、威胁性质和威胁等级等有关情报,为作战指挥实施雷达告警、战术机动、引导干扰和引导杀伤武器等战术行动提供依据。
历史沿革
雷达对抗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38年,英国对雷达进行了成功的干扰试验,随后在“本土链”雷达上采用了变换雷达工作频率和调整接收机带宽两项反干扰措施。1939年8月,德国侦察飞艇对英国雷达实施了成功的侦察。1940年9月,德国在作战中首次用地面干扰机对英国“本土链”雷达实施干扰获得了成功。1943年7月,英国在轰炸德国汉堡时,首次投放雷达无源 干扰器材金属箔条取得了巨大成功。1944年6月,美英联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综合运用了机载、舰载、地面等多种雷达对抗装备和无源干扰器材,采用干扰、伪装和假目标等多种对抗措施,造成德国错误地判断登陆地点,对联军成功登陆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战后期,雷达对抗在各种战斗中频繁运用,并发展成为重要的战役战斗保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