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石窟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最大的石窟群
须弥山石窟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北方向55千米六盘山北垂须弥山上,是国家AAAA级景区。[5][1]须弥山属六盘山脉,山基以紫色砂岩,砂烁岩及页岩组成,海拔2003米,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中流水,风景秀丽。是宁夏著名景区之一。[6]
“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须弥山石窟是中国著名的十大石窟之一,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须弥山石窟始凿,后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明清开始修葺[qì],经历了1500多年。现有162个洞窟,500多尊保存较为完整的造像,占地面积约6平方千米,是中国重要的石窟群之一。[1]其中,以雕刻于唐代的弥勒大坐佛最为引人注目。另第51窟相国寺的北周造像精美宏伟,在中国各石窟中十分少见,被称为“须弥之光”。[7]
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

命名由来

石窟开创于北魏,唐代称“景云寺”。金代有“赐紫”高僧住持。明代正统八年明英宗敕赐改称“圆光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有历代凿造的窟、[kān]130多个,其中存有造象的20多个石窟,主要分布在“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的五座山峰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