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癣
须癣是发生在颊部和胡须部位的皮肤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胡须部位出现红斑、潮红、水肿,其上被有干燥鳞屑,严重者还可以有小脓疱,自觉瘙痒。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见,理发店剃须及动物接触是重要感染途径。
编辑摘要基本信息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须癣 | 临床表现: 瘙痒溃疡结节体癣 | |
就诊科室: 中医科 | 发病部位: 毛发 | |
相关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DC)血常规 |
病因/须癣 编辑
留有胡须的男性,若卫生习惯不好,可感染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或红色毛癣菌而发生须癣。此外,理发店剃须及动物接触也是重要的感染途径。
临床表现/须癣 编辑
1.浅在型须癣
多为鳞屑性损害,病须干燥易断,病须根部附有白色鳞屑,易拔除,病区毛须少,可以向四周发展,与健康毛须部位分明。
2.深在型须癣
多发于下唇髭部,形成慢性脓性小结节、肿块,皮肤发炎,毛须易折断、拔除,毛囊口可挤压出少量脓液,清除病须后容易痊愈。
检查/须癣 编辑
1.真菌检查
拔下病须直接镜检可见须内外有菌丝或孢子,鳞屑中可见菌丝。真菌培养有致病真菌生长。
2.Wood灯检查
皮损可见亮绿色荧光。本检查仅限于犬小孢子菌感染者。
3.病理检查
PAS染色在毛干内外发现真菌孢子或毛囊周围组织中有菌丝。
诊断/须癣 编辑
1.病史
宠物爱好者,如喜玩猫狗,有留须习惯者。
2.典型症状
患者为成年男性。在须部发生红斑、水疱或化脓性毛囊炎,炎症肿块或结节。局部胡须松动、折断、易拔出,应考虑须癣。
3.辅助检查
(1)真菌镜检可见须内外有菌丝或孢子,鳞屑中可见菌丝。真菌培养有致病真菌生长。
(2)Wood灯检查可确诊是否感染犬小孢子菌。
(3)病理检查发现毛干内外发现真菌孢子或毛囊周围组织中有菌丝。
根据病史、典型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可以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须癣 编辑
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须疮
须疮为细菌感染引发,好侵犯上唇靠近鼻孔部的胡须,胡须也可松动,但不自行折断,真菌检查呈阴性。
2.狼疮样须疮
狼疮样须疮为须疮的深在表现,病程慢性,有瘢痕形成,可脱毛但无须毛折断。
治疗/须癣 编辑
1.拔除病须
治疗首先要消灭胡须内真菌。如损害小,可用镊子将病须拔除,然后擦以1%益康唑霜、1%克霉唑霜或2%咪康唑霜。病区胡须应多次拔除,直至局部表面完全正常,然后应再搽药2周以上。
2.拔须困难者
病区范围较大,拔须困难者可口服伊曲康唑、氟康唑或特比萘芬治疗。炎症明显者可联合应用小剂量泼尼松口服。
预防/须癣 编辑
患者的个人用品,包括面盆、毛巾、手帕、剃须刀等要特别注意消毒。.平时避免接触有癣病的家畜或宠物,对患病的动物及时处理,处理时注意隔离及事后清洗消毒。
理发师进行剃须时应注意用具消毒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相关文献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复方萘替芬霜治疗豚鼠须癣毛癣菌及白念珠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 200328 ( 5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汉防己甲素对联苯苄唑抗须癣毛癣菌活性增效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201024 ( 3 )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兔须癣毛癣菌新变种的分离与鉴定 - 中国兽医学报 - 201030 ( 1 )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