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是指到达海拔2700米以上区域后,因空气干燥、寒冷、紫外线强烈等环境因素变化,机体对海拔高度变化的适应性不足,导致气压差形成,供氧与耗氧平衡被打破、含氧量减少,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及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其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1]
高原反应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相关,前者包含海拔、温度、湿度、气压、辐射、运输因素。后者包含习服、性别、体重、心理因素。[1]其症状一般有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朦胧等,严重者会出现 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和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3]其诊断主要依据为:有由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出现的一系列急性缺氧表现,但无器质性改变或损害(原有器质性损害除外);经休息或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在2~3个月内能消退或痊愈。排除其他呼吸、消化、循环等系 统疾病。[2] 高原反应的治疗方式有急救方法、[3]重性高原病的急救方法以及中医疗法。[4][6]其中给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3]其预防措施为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初入高原者应减少体力劳动;初入高原时应多食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易消化食品,绝对禁止饮酒;注意保温;在进入高原前两天开始至进入高原后三天内,预防性地口服一些药物可减轻高原反应症状。[4] 分类
高原反应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