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展云

原中国同盟会福建支部文书
黄展云( 1875-1938),字鲁贻,祖籍永福县白云乡。1906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系。1908年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任中国同盟会福建支部文书。辛亥武昌起义时,参与策划福建响应计划,参加于山战役,起草敦促旗兵投降书。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两年后回上海中华革命党总事务所工作。民国8年,任中国国民党福建支部长,创办《福建新报》,因抨击北洋军阀暴政而被捕入狱。出狱后,再赴上海。次年,组织福建自治会,鼓吹“闽人治闽”,并派人回闽组织自治军。民国11年,被各路自治军推为总指挥。同年11月,任福建盐运使,参与“倒林拥萨”事件。北伐军进驻福州后,展云着手组织国民党福州市党部,任福建政务委员会常委兼政务委员和教育科长之职。民国16年春,被推选为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代主任兼党务训练所所长。同年8月,任福建省农工厅厅长,选择闽侯县营前村作为推行农工政策的试验点。次年3月,亲率大批人马下乡,创办学校,设立银行,建立民团,肃清土劣,力图建立廉洁模范村向全省推广。不久,厅长职务被撤离闽。民国18年秋,回闽屈就营前村村长,成立营前乡自治筹备委员会,实行各项村政建设,于次年5月写成《营前模范村概况》一书,宣扬乡村自治。民国21年10月,展云前往南京,任全国侨务委员会委员。民国26年,撤离南京前往重庆。后病逝于汉口。

兴办新学

黄展云三岁丧母,幼聪颖,从祖母启蒙识字。自幼饱读诗书,博通经典,渐长跟堂兄黄翼云同学。1891年黄展云、黄翼云等人拜读于名士高啸桐门下,接受高啸桐先生的维新思想和广博知识。年十八,便中秀才。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西太后拉氏专政,中央亲贵当权,外省官吏贪污,对外作战,连续失败,至于割地赔款求和。黄展云忧于时局,乃发愤求进,自修新学,寻找挽救国家危亡的道路。
黄展云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在威海卫海战中,黄展云岳父刘步蟾担任定远舰管带与邓世昌一起英勇抗敌,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