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岳楼

国家历史遗迹
1
4
光岳楼(Guang-yue Tower),[1]亦称余木楼、东昌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中央,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海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3]
光岳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3]平山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以修城所余之木料修建了光岳楼,后因地处东昌而名“东昌楼”。当时建造此楼的目的是为了‘严更漏、料敌望远、报时、报警’,随着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的军事功用很快被遗忘,但光岳楼却以其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直到明弘治九年(1496年),吏部考功员外郎李赞路过东昌,与时任东昌知府金天锡共登此楼叹其无名,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之意,命之曰“光岳楼”。[5]
光岳楼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由墩石和主楼两部分组成。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高9米,四层主楼筑于墩台之上,高24米。光岳楼通高和四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其不可超越。[6]1977年12月,光岳楼入选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光岳楼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命名

光岳楼是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出于“严更漏而窥敌望远”的军事需要用修城所剩余的木料修建的更鼓楼,所以初名“余木楼”,后因地而名“东昌楼”。明弘治九年(1496年),吏部考功员外郎李赞路过东昌,才将其命名为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此后,历代重修碑记中,一直沿用“光岳楼"的名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