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其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台上四周围以宇墙。钟楼在鼓楼正北方向约l00米,灰墙绿瓦,高约33米,全部砖石结构。钟鼓楼在元、明、清代时为全城报时中心,1924年后停止。1957年钟鼓楼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988年钟鼓楼相继开放,1990年起每年除夕恢复鸣钟击鼓。1996年钟鼓楼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历史沿革
北京鼓楼大街古朴厚重,两旁分布着四通八达的胡同、许多老字号商店与各种各样老北京小吃,而如今的鼓楼大街已逐渐弥漫着时尚的气息,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使鼓楼大街焕发新的生机。
“暮鼓晨钟”使全城有序可循。1924年后停止,1990年起,每年除夕恢复鸣钟击鼓。鼓楼是一座单体的木结构古代建筑物。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项,通高46.7米,通面宽34米,通进深22.4米,檐下有单昂单翘五踩斗,旋于彩画。楼底层共有拱券式门八座;南北各三座,东西务一座。北墙东侧有旁门,内有登楼石阶梯,南北向倾斜45度,共60级,然后拐弯向西,东西向倾斜45度,亦有9级,即攀登69级石阶梯方到达二楼。二楼四面均有六抹方格门窗,四周有廊,宽约1.3米,带木护栏,望柱高1.55米,建筑面积为1925平方米。第三层是暗层。整座建筑坐落在高约4米的砖石台基上,通宽为56米,通进深为33米。南北有砖砌阶梯,东西为墁[màn]坡路。鼓楼总占地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南侧门前有石狮子一对,高约1.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