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保值债券

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
通货膨胀保值债券(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简称TIPS)又称通胀保值债券,是美国财政部发行的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挂钩的债券,始于1997年。[2]
通货膨胀保值债券的基本特征是固定息票率和浮动本金额,其中,本金部分将按照美国劳工部的月度非季调城市CPI指数进行调整。在保障本金不受通胀影响的同时,其固定息票率通常低于普通同期债券。[2]
截至2009年8月,流通在外的美国TIPS类债券超过5,000亿美元,约占美国可交易国债总量的11%。[3]

产生与发展

1997年美国财政部首次发行通胀保值债券。通胀保值债券跟美国财政部长年发行的传统国债的相同之处是:票息率固定,每半年付一次票息。两者的区别在于传统国债的到期面额(本金)是固定数额,当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升高时,传统国债价格就会下跌。而通胀保值债券的到期面额随通胀指数变化。当通胀指数变高时,到期债券的面额(本金)、票息会随之增加,保证通胀保值债券不受通胀风险的影响。如遇到通货紧缩,到期债券的面额及票息就会下降,但是在到期时债券面额不会低于开始时的本金。决定美国通胀保值债券到期面额及票息的通胀指数是非季节性因素调整的消费物价指数。实际中通胀保值债券并不能完全避免通胀风险。原因是计算通胀指数有本身操作上的局限性,挂钩的通货膨胀指数有2~3个月的时间滞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