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属于乳头瘤病毒科乳头瘤病毒属[1],为一种双链环状 DNA 病毒,[4]呈球形,目前已知有150多种HPV亚型,[5]主要侵犯人的皮肤、黏膜组织,引起组织增生性病变,例如扁平疣、寻常疣和尖锐湿疣等。[1] 人类乳头瘤病毒的唯一宿主是人类,非常耐受干燥并可以长期保存,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性接触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2]只感染人的皮肤和黏膜的上皮细胞,不产生病毒血症,可致人类皮肤和黏膜的异常增生及头状瘤样变。[6] 人类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病变的主要的病原体,为一种双链环状 DNA 病毒。根据致病潜力分为三大类:高危型(HR-HPV)、中间型、低危型(LR-HPV)。[4]致癌风险因类型而异,HPV16型是致癌性最高的[7]。HR-HPV的持续性感染是造成宫颈癌及多种生殖道癌症的主要病原体。在中国,69.1%的宫颈癌病例为HPV16 和HPV18感染,14.7%为HPV31、33、52、58 和 59。HPV39、45和56占宫颈癌的4.5%,剩余的病例是比较少见的其他型别,如HPV66。[8]HPV 疫苗,是预防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一种疫苗,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大部分宫颈癌的发生。[9] HPV人群普遍易感,过早性交、性激素水平紊乱、免疫力低下、多个性伴侣、吸烟等因素增加感染风险。此外,如母亲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其分娩的新生儿也易发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0] 病毒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