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泛指18岁以下的人群
1
4
儿童(外文名:Child),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泛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的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1][2]不同领域,不同国家对儿童的定义有略微不同。[3][4]
儿童在婴幼儿期,体格迅速生长,[5]言语、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增强,[5][6]个性初步形成,[6]各种意志品质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都有了一些初步的表现。[7]到儿童学龄初期,[6][8]其体格发育稳步增长,初步学会使用日常工具,与他人自由交际。[5][6]到11、12岁至14、15岁的学龄中期,性成熟期开始,身心进入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6]情感更丰富和富有社会性,意志品质开始有明显发展。[7][8]到青春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生长高峰。[5]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至体格发育完全及性成熟的时期。[9][6]个性品质、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世界观[6]身心各方面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8]
有关“儿童”的观念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才发展起来的,[10][11]在艺术形象中,儿童形象主要有“小大人”形象,[12]圣洁、祈福儿童形象、[13]“小可爱”形象和“顽童”形象。[14][12][13]具有代表性的“顽童”形象有汤姆·索亚、哈克贝里·费恩、彼得·潘,长袜子皮皮等。[15]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还有“小标兵”形象等。[14]
儿童的生存现状在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各种各样问题:贫困、疾病、[16]战争、成年人针对儿童的犯罪(如虐童、[17]拐卖、儿童性交易[18]儿童器官交易等)、[19]儿童犯罪、毒品对儿童的侵害、[16]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侵害、[20]儿童自杀等。[16]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出现难民儿童、少女早孕、同性恋家庭对小孩的抚养等新问题。[19]为保障儿童权利,国际联盟成员国将《宪章》作为《儿童权利宣言》,[21][22]之后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23]和一系列相关法规作为补充,[23][24]如《联合国未成年人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又称《北京规则》)《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等。[25]世界各国也为此做出努力。[21]为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杀害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世界上许多国家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26][27]

儿童的定义